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培育以锂电新能源为核心的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探索创新环境监管模式,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型经济,推动形成高效率、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发展模式。
聚焦绿色低碳,持续推动转型升级
强化规划布局。成立“绿色低碳化及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开展“开发区绿色园区发展规划”研究。同时,科学合理确定各分区的产业发展定位和城市发展定位,为园区加快绿色低碳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方向。
瞄准绿色招商。严格环境准入,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推动绿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截至目前,已累计对接产业链项目110个,落地投产60余个,规模以上企业30家,涵盖锂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涂层、铝塑材料等上下游产品,实现从龙头企业引领到产业集群带动的跨越发展。
优化绿色产业体系。发挥锂电产业特色优势,着力培育以锂电新能源为核心的“一核两翼多元”的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作为龙头企业的“磁吸效应”,集聚锂电上下游产业链企业60余家,成功打造全市第二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引进国网时代、时代绿能、集新光储等总部企业,推动绿色产业集聚,目前已成为宁德市国家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聚焦技术赋能,持续推动降碳增绿
不断优化能源结构。积极推动园区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报告评审,挖掘节能潜力。强化工业园区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提效升级及共生链接,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布局建设光储充检智能超充站,园区内100%实现天然气和电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
推动资源集约循环利用。实施资源循环转型战略,结合产业发展导向与用地适应性分析,确定分时序、分行业的制造业用地调整空间与改造策略。推进循环经济企业建设,加快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宁德厦钨被认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
加快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广实施一批减污降碳重点项目,深入推进锂电企业原辅材料绿色替代、减量化、再利用、循环化改造。一方面持续选用循环包材、极限包材和复合包材,电池包包装100%使用可循环及再生材料。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电解液减量化改造、低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研究,探索建立污染物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闭环管理模式。
聚焦智能管理,持续推动绿色发展
数智赋能绿色发展。研究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大力培育嘉拓、中科兰剑等智能装备制造,就近赋能锂电新能源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开展“千员万企”数字化诊断活动,累计完成6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诊断,自评估企业57家。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宁德厦钨荣获福建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标杆企业,宁德新能源入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7家企业入围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瞪羚”创新企业,宁德时代成功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创新“危废管家”服务。扎实开展“危废管家”试点工作,有效打通小微企业危废处置“最后一公里”难题。截至目前,“危废管家”服务范围已拓展至80余家产废企业,收转危险废物类别提升至15大类;今年已累计收转危险废物993.55吨,约占东侨工业园区危废产生量95.6%,实现危废接管“兜底式”“管家式”全覆盖服务。
健全完善环保监管服务。完善网格化环保监管信息指挥平台,每周开展园区内重点污染源、区域噪声、黑臭水体监测,实时公开环境影响评价信息。优化整合环保网格化监督平台,增设微信小程序“东侨环境网格小管家”,实现手机与电脑信息互通互联。今年以来,环保网格员巡查1424次,监管处理办结环保事件344件,办结率达100%,均在全市排名前列。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改革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