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海莺
党中央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要回应群众关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9月2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具体落实工作。
10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政策效果开始显现
倪虹表示,相关政策“组合拳”发布以来,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建商品房销售等主要指标降幅继续收窄,特别是9月底以来,一手房的看房量、到访量、签约量明显增加,二手房的交易量持续上升,市场出现了积极变化。
“组合拳”怎么打?对此,倪虹概括为“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四个取消,就是充分赋予城市政府调控自主权,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调整或取消各类购房的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四个降低,就是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了0.25个百分点;降低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统一一套、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到15%;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的税费负担。通过落实这些已出台的政策,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减轻还贷压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两个增加,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等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城中村安全隐患多、居住环境差,群众改造意愿迫切。“这次提出的新增实施100万套,主要是对条件比较成熟、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提前干的项目,提前干、抓紧干。这次主要采取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更有利于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房子,减少或者不用在外过渡,能够直接搬入新居。同时,也有利于消化存量商品房。”倪虹说。
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要将所有房地产合格项目都争取纳入“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下一步,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一项一项抓落实,把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倪虹表示。
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白名单”信贷规模将超4万亿元
对于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的具体安排。倪虹回应称,选择在前期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基础上,再新增100万套,并通过货币化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主要是考虑有些条件成熟、群众改造意愿迫切、前期工作比较扎实,货币化安置可以更好满足群众自主选择房型、地点,又无需等待过渡期。
具体而言,哪些项目可以获得政策支持。倪虹指出,一是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安全隐患突出的要做重点选择;二是项目的两个方案要成熟,即征收安置方案成熟扎实,资金大平衡方案能够做到项目总体平衡。
“主要支持政策有5条,一是重点支持地级以上城市,二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专项借款,三是允许地方发行专项债,四是给予税费优惠,五是商业银行根据评估发放贷款。”倪虹说。
今年初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一起指导建立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把合规房地产项目都纳入“白名单”,推动金融机构增强对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的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进展如何?在发布会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表示,截至10月16日,商业银行已审批通过的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达到2.23万亿元,预计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超过4万亿元。
肖远企还表示,下一步,要将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纳入“白名单”,做到“应进尽进”;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商业银行要做到“应贷尽贷”;优化贷款资金的拨付方式,做到“能早尽早”。
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解决好青年人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发布会上,对于记者提出的采取哪些举措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住上更好房子的期盼,倪虹表示:“我国住房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质量都有了新期待。”
对于“好房子”,他认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起来有绿色、低碳、智能、安全4个特征。
倪虹强调,各地首先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成“好房子”,政府工程、民心工程一定要带头。同时,还要下力气,结合城市更新,想办法把老房子也能改造成“好房子”。
“对于房地产企业、建筑业企业,今后的发展,拼的是高质量,拼的是新科技,拼的是好服务,谁能抓住机遇转型发展,谁能为群众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谁就能有市场、谁就能有发展、谁就能有未来。”倪虹强调。
对于另一热点问题,新市民、青年人如何解决住房问题之困,倪虹表示,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青年人有希望,这个城市就有希望;青年人有未来,这个城市就一定有未来。解决好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问题,让他们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是城市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1~9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已经建设筹集了148万套保障性住房,到年底可以让450万青年人、新市民能够住进这样的保障性住房。
倪虹强调,各城市政府在结合当地实际,优化完善房地产政策的同时,一定要加大保障的力度,要兜牢住房保障这个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