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霞浦县紧扣“互联网+”培育电商发展新动能

投资2.1亿元建设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创办4大电商园区促进电商形成聚集效应,推动超过6万农村青年直接或间接从事电商事业……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紧扣“互联网+”培育电商发展新动能,全县超过九成的电商产品均为本地农村产品,助农成效较为显著。2023年,霞浦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56.5%,撑起全县网络零售额的半壁江山。

搭好平台 推动电商发展

坚持政策引领。建立健全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关于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内容涉及产业园区建设、人才培训、物流支持、电商服务、纳统培育等,合计39项,先后投入电子商务发展扶持资金4000多万元,为全县电商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搭建服务平台。打造霞浦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突出布局电商大数据演示中心、电商选品中心、电商创业中心、电商直播中心、电商培训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拓展返乡青年创业园、霞台融合青年创业示范园、跨境电商园,形成“三园六中心”的电商综合服务新格局。共孵化培育电商经营主体4000多家,其中营业额超千万元的电商企业达10家以上。

疏通物流脉络。结合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打造“两中心百站点”基础工程。建设京东智慧物流园、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102个镇村级物流服务站点,100%覆盖全县293个行政村,农村投递时效从“T+3”提至“T+1”,快递成本降幅超20%,成为全省快递价格“洼地”之一,实现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降本增效。

优化培训 破解人才难题

组织培训育人才。开展各类电商人才培育工程,先后举办电商专业技能培训班50期,受训达9513人次。其中,面向乡镇农村青年培训班27期,受训达2202人次,帮助广大农村青年掌握新技能、融入新业态,成为乡村振兴有生推动力量。

依托政策引人才。深化“福宁兴才”计划,在县域人才中新增加“电商达人”称号,鼓励电商人才争优创先。同时,出台配套政策,着力解决人才子女上学、住房保障、医疗社保等后顾之忧,为人才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全链条服务。

创造环境留人才。“政策+园区”的软硬件联动模式,为电商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在政策上,先后出台《霞浦县关于进一步支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十四条措施》《霞浦县进一步支持电子商务和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七条措施》等4份扶持措施;在园区服务上,针对孵化、直播、生产等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设计各式各样的办公场所,并力推拎包入住、免租入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质的营商环境造就人才磁力,吸引了约1.2万名在外乡贤返乡、大学生返乡、异地精英来霞浦创业择业兴业。

发挥优势 推进电商助农

发挥优势,农商融合。霞浦县商务部门不断强化政企互动,深入对接电商销售企业与水产生产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探讨谋划农商融合及产业升级。先后开发了海带苗网销、“三去”(去鱼鳞、鱼鳃、内脏)大黄鱼直播带货,海带苗网销推动霞浦海带苗形成一个新生产业,促进海带苗养殖面积骤增至8万亩以上,产量6万多吨,较2017年前后提高了3200多倍;“三去”大黄鱼直播带货除了带动产值增加,还催生出“鱼嫂”这门新职业,人均月收入可达8000~10000元,吸引了大批“4050”农村妇女入行再就业。

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抓手,围绕电商助农战略任务,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村进行重点帮扶,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全县电商助农工作有序开展。其中,崇儒乡通过电商企业采购农户的蜂蜜、葡萄、芙蓉李等农产品,促进104户农户增收67.5万元。

打造品牌,引领升级。创建霞浦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栖霞之浦”,先后协助霞浦5家企业升级产品品牌,并扶持3家霞浦特色产品线上店铺实现年电商销售额增幅不低于15%,培育3家企业完成标准化升级。在品牌宣传上,与北京印刷学院共建“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霞浦)品牌创新中心”,开展产业化应用研究与市场推广;拍摄网络宣传片1部,在抖音、快手、腾讯视频、爱奇艺、微博等主流平台累计获得超过1000万浏览量。经过品牌加持,多款农特产品附加值增加2~5倍,让更多农民分享品牌溢价收益。

(霞浦县委改革办供稿)


2024-10-14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8641.htm 1 霞浦县紧扣“互联网+”培育电商发展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