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创新实践,深挖文史工作方面特色资源,通过编撰文史书籍、策划特色展陈,讲好政协故事、地方发展故事,助力文化振兴,增强了文史工作的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翔安区政协编撰了《翔安红色文化资源图录》,激励新老翔安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历史自信;2023年,翔安区迎来建区20周年,翔安区政协策划了《协商翔好——政协委员讲述翔安二十年发展》,通过20位委员的履职故事,展示了翔安在跨岛发展战略下的显著变化。
“在厦门市政协和翔安区委的支持下,翔安区政协深入挖掘大嶝田墘旧民居的文化特色,筹备建成政协文史馆。”翔安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依托距离金门最近、辖区内的大嶝街道是金门县政府旧址及厦门新机场所在地的独特区位,从“人民政协”“翔安政协”“文史资政”“学习空间”四个方面,在文史馆内展示翔安的历史与文化,成为政协委员履职的重要平台,并依托政协文史馆形成了“在大嶝打造对台融合发展高地”“加强大嶝与金门文化交流”“发挥新机场优势助推两岸融合”等履职成果。
翔安区政协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增强文史工作影响力。组建了文史顾问和特约研究员队伍,致力收集翔安历史文化资讯,编撰《翔安历史名人》《名胜古迹》《民间习俗》等系列丛书,力求在文史工作中做到“出一本好书、团结一批人、影响一代人”。
与此同时,翔安区政协积极探索文史工作与协商履职的深度融合,通过“政协民主监督+检察监督”方式,参与金门县政府旧址历史建筑盐兵楼的修缮公益诉讼,促进文物有效保护,相关案例获得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肯定与推广。(谢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