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3版:关注

绵阳惠企政策集成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通过“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已汇集国家、省、市、县四级惠企政策2200余条,推送政策短信11万余条,公开政策兑付结果事项1332条、惠及企业26840家、兑付金额6.2亿元。全市累计召开座谈会411场,收集问题、意见和建议5107个,已解决4865个。这是绵阳市2022年以来惠企政策集成改革的一组数据。

为破解经营主体在享受和争取优惠政策等方面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绵阳市大刀阔斧进行惠企政策集成改革,通过线上搭建平台、线下优化服务等方式,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为各类经营主体排忧解难,有效助推中国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精准推送,从零散分布到集中公开。

“改革前,许多经营主体不知道能够享受哪些政策;改革后,通过平台进行政策检索、对照政策‘贴标签’,即可一键直达、一目了然。”这是绵阳工业园区一企业负责人的深切感悟。

近年来,绵阳市充分发挥“绵企通”政企服务平台功能,让企业从海量的政策中精准对位发展所需。

“一站查”。依托“绵企通”,构建规范化的政策资源库,从“政策级别”“政策主题”“支持行业”三个维度直击企业所需,让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变动。

“轻松享”。实时对市、县层级的政策文件进行解读,确保企业“看得懂、用得上”,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变“海量查找”为“精准推送”。每条政策上线公布后,以短信等方式发送至符合画像的企业联系人,实现“一策一推”。

“透明办”。编制市、县两级《惠企政策事项清单》《工作手册》和《申兑指南》,明确政策兑现的依据、条件、流程、所需材料等事项,通过“绵企通”,实现线上审批全流程监控,接受社会监督。

直达快享,从传统模式到集成服务。

企业把政策掌握了,如何才能尽快落实到位呢?绵阳市一改传统办理模式出现的“来回跑”“往返跑”,甚至“白跑”现象,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让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统一受理渠道。线上一网、线下一窗,集中受理企业兑现事项申请,按照“网上申报、网上预审、网上查询、网上反馈”的运行模式,实行全程网办;线下按照“一窗受理、分类流转、部门办理、统一反馈”机制运行,变“多头跑”为“进一扇门”。

优化审批流程。健全政策兑现数据共享机制,市级政策审核一般不超过10个工作日,程序特别复杂的审核不超过20个工作日。

建立资金专款专用机制。将《涉企奖补资金清单》推送至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归集汇总,简化拨付流程,确保惠企政策兑现资金快速精准直达企业。

快速回应,从“坐等服务”到主动作为。

绵阳市广泛开展“千企大走访”“一起益企”活动,通过统一惠企政策的受理渠道和审批方式,使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主动靠前服务,畅通沟通渠道。成立稳经济政策落实办公室,编制《稳经济政策汇编(2023年版)》发送经营主体,编制稳经济政策明白卡在微信群和公众号发布;开发“惠企政策一码通”小程序。

强化自身建设,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让监督员成为经营主体的“扩音器”、惠企助企的“宣传员”、政府部门的“监控眼”。

2024-06-0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6615.htm 1 绵阳惠企政策集成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