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然 记者高杨报道 近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扛牢大省担当,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2023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增长7.1%、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工业利润增长24.4%、高出全国26.7个百分点,为山东省经济发展和全国工业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强顶格推进体系,支撑保障更加有力。山东省委、省政府围绕稳增长、提质效等重点领域,打出一整套组合拳,今年初再次聚焦头号工程召开全省会议,部署实施“十大行动”,为工作推进提供了有力抓手;印发民营经济38条、数字经济26条等重磅文件,出台首季开门红激励、要素资源保障10条等政策措施,不断巩固和增强工业回升向好态势。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级持续提升。立足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山东省全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增强新型工业化核心竞争力。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启动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202项,成功突破一批“卡脖子”问题;突出平台支撑作用,高标准建设先进印染、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培育6个省级中心和288家“一企一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全国首位;突出人才第一资源,塑强企业家、经营管理等5支人才队伍,2023年新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44名、人才引领型企业15家,加快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良性格局。
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产业体系筑牢夯实。山东省坚定不移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立起新型工业化的“四梁八柱”。在减量优化方面,持续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深度优化钢铁、炼化等“两高”行业政策,2023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5.2%,生态底色更加凸显;在存量变革方面,深化技改提级行动,超时序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4%,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切实筑牢传统产业这一深厚家底;在增量崛起方面,培强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202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突破50%,为新型工业化注入了新动能新优势。
激活数字经济引擎,融合赋能势头强劲。山东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最强引擎,统筹部署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开启新一轮大跨越大提升。核心产业加速跃升,实施数字产业化“十大工程”,加力做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2023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大幅增长12.4%;数实融合深度赋能,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产业数字化水平、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茅;数字基建持续完善,截至2023年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0.2万个、确定性网络1.18万公里,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29个,注册在用物联网终端2.3亿个,新型工业化的数字底座筑得更加牢固。
做优链群产业生态,内生动力全面增强。山东省坚持“点、线、面”协同发力,深入推动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着力打造优良产业生态。聚焦“点”上强企,积极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3年新培育省级制造业领航型企业106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聚焦“线”上固链,深化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举办融链固链活动600余场,促成重要合作意向3600余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聚焦“面”上育群,巩固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家电、动力装备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均居全国首位,集群式发展效应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