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银发经济供需两侧“双向奔赴”铺就老年人幸福之路

□ 韩瑞栋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首次就发展银发经济进行顶层设计,全面部署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当前,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银发经济供给体系尚不能有效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意见》出台,不仅有利于增进老年人福祉,还有利于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

以需求为牵引,满足银发群体美好生活需要

《意见》以增进老年人福祉为根本目的,首次明确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衍生出巨大的银发经济需求,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增速快,老年人相关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亿人左右,未来一段时期,老年人口规模将不断增加,预计2035年前后突破4亿人,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5亿人左右。

二是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丰富多样。当下我国老龄化率和人均GDP的世界排名基本相当,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龄化率将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届时也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是一个“边富边强边老”的发展进程。这一过程中,老年人期待提高生活品质的愿望和能力将不断增强,相应的需求结构逐步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相关测算显示,当前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约6万亿~7万亿元,占GDP比重约6%。

三是经济社会适老化转变衍生出规模巨大的市场需求。除了与老年人直接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外,经济社会的适老化转型还将衍生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家庭适老化、公共设施适老化、智能技术适老化等方面的建设、运营和维护等。目前,我国适老化改造缺口仍然较大,2019~2022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惠及居民2900多万户,完成投资6600多亿元。

以供给创造需求,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意见》指出,银发经济具有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等特点。我国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具有发展银发经济的产业基础,产业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从重点产业来看,银发经济产业能级不断提升。养老照护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8.7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9.4万张,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83.2%;老年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接受健康管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数超过1.27亿人,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6986家;康复辅具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康复辅具制造业销售收入、制造业采购研发设备金额、制造业研发费用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此外,抗衰老产业、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养老、养老金融、老年旅游、适老化改造等产业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从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来看,智能化、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增长空间广阔。老年健康食品、老年生活用品供给日益丰富,医疗保健、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围绕老年人生活起居、健康监测、安全保障、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智能设备不断涌现,延伸出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医疗、线上问诊、线上护理等便捷服务,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乐享美好生活。

从市场活力来看,各类经营主体布局银发经济逐步增多。目前国内已有17家中央国有企业、64家省属国有企业布局银发经济相关产业,主要集中在智慧健康养老、康养旅游、养老金融、抗衰老产业、老年用品制造等领域。民营企业布局更为广泛,截至2023年底,我国开展养老相关业务的企业达49万余家,主要涉及互联网+养老、养老照护、康复护理、老年教育、休闲娱乐等领域。

以增进老年福祉为根本着力点,推动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

《意见》以增进老年福祉为根本目的,聚焦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和产业发展关键短板,从发展民生事业、扩大产品供给、培育潜力产业、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可操作、能落地的支持举措,有助于提升供给侧对需求侧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一是发展民生事业,解决急难愁盼。《意见》围绕老年助餐、居家助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老年健康、养老照护、老年文体、农村养老等7个方面老年人急需高频服务,分别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提升老年人服务供给的可及性、便利性。

二是扩大产品供给,提升质量水平。《意见》兼顾市场需求和供给,按照“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的要求,部署开展培育高质量经营主体、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行业组织效能、推动品牌化发展、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拓宽消费供给渠道等六大行动,提升银发经济供给质量和效率,激发和释放老年人有效需求,推动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正向循环。

三是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意见》统筹事业和产业发展,聚焦“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在传统养老服务业的基础上拓宽了产业领域,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未来前景明确的潜力产业,针对老年用品制造、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产业、养老金融、旅游服务、适老化改造等七大产业,拿出切实有效的政策举措,支持产业创新发展、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四是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意见》从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完善用地用房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数据要素支撑、打击涉老诈骗等6个方面提出有含金量的一揽子支持举措,推动建立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使科技、土地、资金、人才、数据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支持产业蓬勃发展。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人口老龄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老年人对美好生活需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围绕老年人核心需求,带动供给体系提升质量和效率,更好满足多样化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宏观室助理研究员)

2024-01-1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4446.htm 1 银发经济供需两侧“双向奔赴”铺就老年人幸福之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