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观察

“海洋蓝碳”助力提升蓝色产业价值

台州市椒江区探索实施海洋治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全链条改革

□ 徐军

2023年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脱胎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近年来,椒江区积极贯彻“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探索实施“海洋蓝碳”海洋治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全链条改革,从“海洋云仓1.0”升级到“海洋云仓2.0”再到“蓝色循环”“海洋蓝碳”,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运用数字化手段、市场化机制,重塑海洋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生态价值(蓝碳)转换、收益反哺社会体系,激发保护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双循环。

椒江区开创“政府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协同、公众参与”的可持续生态治理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部门联合监管、实体收集网络、信用评价体系等,加大入海防控,激发船东船长、岸滩收集人员收集海洋污染物内生动力,对其分类处理、综合利用。

在大陈岛建成国际首个柔性低频输电项目和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项目。推行海岛全电生活模式,全面淘汰岛上燃油车,实施全电民宿、全电养殖和轮渡电能改造。全岛开展低碳生活垃圾处置和废水处理,预计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70吨。

出台全国首个海洋塑料认证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率先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德国莱茵达成共同开发数字化认证体系协议,成为海洋塑料数字化认证的中国标准制定者,打通海洋塑料高值利用新兴渠道。

研发全国第一条环保区块链,通过“数智系统+数字认证+可视追溯”全链条,解决海洋污染物全过程可视化一网智治难题。

建成海洋蓝碳数字系统,一体融合碳监测、核算、评估、预测、交易、惠民等板块,全国率先实现滨海地区碳收支检测自动化、评估科学化、结果可视化。

编制《大陈岛碳收支核算及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方案》,通过设置通量塔、物候相机等感知设备,实时评估碳汇数据,统计分析能源、交通、渔业等领域碳排放数据,形成大陈岛产业链、民生链、环境链等蓝碳产业全景图谱1.0,迭代开发前沿分析预测模型,形成蓝碳分布、产业需求、前景预测,系统谋划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生态价值转换。

创新推出“蓝碳贷”等蓝色金融产品,通过财政贴息,鼓励银行加大对蓝色经济信贷支撑力度。在大陈岛率先启动首个蓝碳积分景区,建立蓝碳积分体系,引导群众及商家践行低碳发展模式。

创新海岛强村富民模式,设立“蓝碳惠民共富基金”,将海洋塑料交易、碳汇交易资金纳入基金,投入到海洋生态保护和社会保障体系中,反哺海岛居民。首笔贝类海洋蓝碳交易所得提取60%返还贻贝养殖户。

改革实施以来,椒江区近岸海域污染得到有效改善,共收集处理海洋污染物10691.6吨。其中,船舶污染物8373.1吨、塑料垃圾2318.5吨(含塑料瓶约1190万个),减少碳排放约3014吨。

2024-01-05 台州市椒江区探索实施海洋治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全链条改革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4267.htm 1 “海洋蓝碳”助力提升蓝色产业价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