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鹏 王雨薇
□ 本报记者 邢成敏
近年来,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全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全面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源动力”,探索出社会治理“近邻”模式。
创新党群互动搭建服务“连心桥”
桂阳县坚持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已连续10年被评为湖南省“平安县”,正阔步向创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县”迈进。
信息公开“促透明”。以党员为圆心服务周边群众,积极组建队伍,扎实开展“千人包千村、万警进万家”大下访办实事活动,把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居)民代表的名字电话等信息张贴在每家每户门前。
敲门行动“送关爱”。将在职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编入村(社区),明确包联住户及责任人,坚持一月一走访。
开门接访“听民声”。以“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为抓手,进一步健全群众表达和对话沟通的渠道,坚持将问题在现场第一时间办理、第一时间解决,目前已办理各类事情15882起。
强化纠纷互谅多元调解“止纷争”
桂阳县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贴近群众的优势,在自然村组、社区居民小组设立矛盾纠纷受理点,把调解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树立“让”的导向。各村把谦让、邻里和睦纳入村规民约,深入开展“‘桂’言‘桂’语、春风化雨”润民心护稳定促和谐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对于在矛盾纠纷中主动礼让的一方进行褒扬。
激活“带”的动力。充分利用经验丰富、了解农村、群众工作本领强的老党员、老教师、模范人物、致富能手等有威望、受尊重、有能力、品行好的乡贤参与村务管理、参加民事调解,组建村民理事会,建立“村支两委+乡贤”的乡村治理议事制度。
拧紧“法”的链条。持续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培育“法律明白人”,打造“法治示范户”;通过“一站式”矛调系统,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深化“以案释法”活动,利用农村宴席、屋场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目前,全县现有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2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
突出邻里互助结对帮扶“暖民心”
值得一提的是,桂阳县推广网格化管理,打造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让老百姓享受到更便利的服务。
“手牵手”精准发力促发展。以村(社区)为微治理单元,对留守儿童等群体,组织全县374个村(社区)的在校大学生为学习辅导员,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场地,对留守儿童进行辅导与帮助。
“面对面”守望空巢解民忧。以独居老人为对象,创新开展以“对门邻居”为守望力量的关爱独居老人“结对子”活动,推动形成面对面的“互助组”。同时,网格员将为老服务、安全守护纳入邻里守望中进行走访,解决社区老年人存在的问题。
“心连心”团结互助优服务。建立“互助联络群”1.8万个,按照“邻里技能表”,充分发挥修理师、医师、律师等各行各业从业邻居的专业技能,积极开展互助服务。有效整合各类社会治理资源,以“法治组团服务”的方式来满足群众需求。
推动道德互评邻里和谐“树新风”
桂阳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设置积分兑换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
兑换“道德小积分”,促进“邻里大文明”。推行道德积分超市,采取“正+负”积分制与实物制兑换相结合形式,以善行义举换取积分,兑换物质奖品,以“小积分”兑取“大文明”。
宣传“身边小人物”,积攒“邻里大能量”。注重发现宣传“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小人物,积极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特别是志愿服务队等专业社会组织,带动居民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引导自治良性运行。
搭建“家风小舞台”,推动“邻里大和谐”。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充分利用全国“最美家庭”尹荷英家庭、中国好人史纯华、朱艳林等典型,不定期在社区、村组开展公益亲子活动,形成良好家庭氛围。
健全产业互扶共同富裕“创佳绩”
桂阳县还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力实施“一村一策”,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将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
以强带弱,发展壮大现有产业。以村组为单位,实施“以强带弱”“以商促农”计划,积极引导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信息互通、技术互让,持续巩固壮大传统烤烟、水果、中药材等产业,不断促进增产增收。
引育并举,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实施“乡贤带动”工程,鼓励乡亲近邻就业和自主创业,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为企业“订单式”培育输送人才。
盘活资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培育吸收农村经济能人,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带动广大村民通过成立技术服务队伍,借助和发挥他们现有的设备设施资源和专业技术优势,实现“满园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