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木
□ 本报记者 袁小峰
如何检视第二批主题教育实际成果?黑龙江鸡西市的做法是同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深度融合,聚力攻坚克难,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查,对着问题改,以发展的质量和民生的改善,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鸡西市级领导外出招商59次,县(市)区主要领导外出招商124次,成功签约项目121个、签约金额335.7亿元。1月至10月,实际利用内资180.7亿元,同比增长40.2%,增幅位居全省第一。50个省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建设,完成投资126.3亿元,同比增长107%。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建设,完成投资236.2亿元,同比增长46.5%。推进总投资101亿元的嘉泽数字储能电池制造、40亿元的山东春汇年处理400万吨煤系固废处理、31.2亿元的沃滴滴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42.5亿元的碳一20万吨天然石墨、12亿元的驰尔德新能源汽车产业等项目开工建设,全省单体最大的A2寒疆万头奶牛牧场建设完成。前三季度在全省8项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中,6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制定《全市深化能力作风建设锤炼“扎扎实实、踏踏实实、求真务实”优良作风工作方案》,明确51项重点任务,大力实施攻坚计划,全市459项攻坚克难任务已完成135项。深入开展“服务进百企”活动,设立企业家日,成立鸡西龙商总会,实行领导干部包联企业(项目)机制,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敲门”包联企业(项目)19184户,助企解决问题1094项。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免申即享政策条目增加至112条,惠企政策服务平台政策事项网办率、精准推送率、2日内答复率均达到100%。实施小微企业融资帮扶计划,“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50397户,累计授信额度突破100亿元。“码上诚信”经验做法荣获全国第五届“新华信用杯”最佳诚信文华奖,在最新发布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中,鸡西市位列全国第七十、全省第一;在全省第三季度营商环境监测工作评比中,鸡西市位列全省第一。
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问题,建立民生项目清单,推动解决民生领域问题25个。1月至10月,财政民生支出占比80.3%,成功入选全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国家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举办“小精专”就业招聘会415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6个,新建改造“四网”300公里,开工建设城市公园8个、口袋公园21个,新增绿化面积147公顷。谋划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中医药博物馆等项目24个,建成使用公办幼儿园10所,转型整改普惠性幼儿园54所,市传染病医院、鸡矿医院门诊大楼竣工投用。在全省率先推行“社会救助联办改革”,推动46项救助政策实现“一次办”,开展各项救助6.9万人次,累计投入社会救助资金1.54亿元。全力构建四级医保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将27个事项办理延伸至乡村,实现医保服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开展“窗帘之约”“代理家长”关爱活动,织牢织密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民生保障网。
鸡西市坚持深挖细查、刀刃向内,利用座谈会、调查研究、谈心谈话等传统方式和网络问政、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用好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政民互动等平台,研发“码上反映”小程序,收到群众咨询、诉求等7.9万条,解决问题7.8万个,真正让“群众的呼声”成为“幸福的掌声”。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形成专项整治任务92项,实行挂图作战、专班推进,对于表现在基层、根子在上面的问题联动整改;开展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攻坚行动,企业群众可办理产权证率达97.8%,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率100%,排名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