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角

药乡磐安 香飘千年

□ 余伟忠

中草药作为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被视为天地灵气的结晶,中草药丰富的药用价值被传统医学总结为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方,成为中医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磐安县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是山祖水源之地,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家家户户种药材,镇镇乡乡闻药香”,这是磐安人口耳相传的一句话,也道出中药材之于这座城市,犹如水之于鱼,互相依托,融为一体。相传1500年前,南梁太子萧统因避谗言诬陷而隐居于大盘山,传道授业、悬壶济世,并开辟药园种药,由此开启磐安百姓引种野生药用植物的历史。地道的中药材是磐安的“金名片”,这种特性是由磐安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决定的,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和养分积累,小气候环境丰富适合不同习性的中药材生长,在磐安这特殊环境里生长的药材,在有效成分上明显优于他处的药材。

有为政府引导中药新生。磐安县始终把中药产业作为强县之基、富民之举、活力之源,抢抓政策机遇,提出“举旗扛鼎、开山架桥、匠心再造”的中药产业振兴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定位,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的目标,加快推进中药产业振兴发展,全力打造最具品牌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磐安县首创中药材研究所,专门从事中药材开发研究,依托专业的技术力量和优质的中药材资源,开发研究出一系列中药材种植和深加工技术,并开展一系列研学考察活动。从做精一味好药到富裕一方水土再到百亿产业集群,如今的磐安正在实现中药材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跨越。

有志企业振兴产业主体。磐安以“中医药”为抓手,用好数字化手段、完善产业链布局、做好“三产”融合。当前,磐安共有中医药生产企业249家,初步形成了以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康养产品等为一体的中药制造产业体系。浙江农林大学磐安共富学院成立于2022年,已成为浙江农林大学师生开展各种项目研究的实践基地。共富学院由政府、企业出题,师生团队解题,有针对性地服务磐安中医药产业发展,以黄精、磐五味、铁皮石斛等优质药材为研究重点,逐步解决黄精产业缺少科技和发展规划等“卡脖子”难题,帮助企业研发多种黄精相关产品,使仙草黄精变“黄金”。

有效市场助力中医赋能。1982年,磐安药农自发在新渥村老街创办露天市场,形成了磐安第一代药材市场,极大地推动了磐安中药材产业的发展;1984年,第二代新渥中药材专业市场在新渥大会堂隆重开业,从此结束了马路市场经营模式;1987年,县工商部门筹资76万元,与新渥、宅口两村合资兴建第三代中药材市场;2003年,县委、县政府对中药材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打造浙八味特产市场,第四代市场于2009年11月开业。如今的浙八味市场,90%以上的浙产道地药材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已然形成了“买全国、卖全球”的区域中药材交易中心,2022年市场交易额突破50亿元。磐安通过数字“助农”创新发展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和现代农业全程化服务体系,对中药材全生命周期进行溯源管理。“中药产业大脑”是磐安数字赋能中药产业的省级样板,重塑了全链条精准服务和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中药材质量监管模式,保障了中药从“田间地头”到“老百姓口头”的放心好药,为中药“优质优价”提供了数和智的保障。针对药材产地环境、种子种苗、种植加工、贮藏运输、质量监测、交易流通、质量追溯、中药工业、文化传承等9个产业链关键环节,实施重点项目,构建服务体系。在数字技术的“浇灌”下,磐安中药材开拓了“种在地里、长在‘云’端、销在网上”的新路径,为药农药商种药、卖药开创了新渠道。

磐安以中医药为核心推动地方创生,通过深挖中药资源、发展中药产业链、培养中医药人才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成功将中医药与地方的经济实际相结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还带来了稳定、可持续的经济收益。磐安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依托在地资源、在地人文、在地人群多元汇聚,能够绽放出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澎湃活力。磐安模式的成功证明了中医药产业的巨大潜力,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23-12-15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3626.htm 1 药乡磐安 香飘千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