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长海
□ 本报记者 袁小峰
黑龙江省大庆市龙凤区红旗村干打垒建筑群是大庆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旗村干打垒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占地约30万平方米,是目前大庆市仅存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原生态干打垒建筑群。
今年以来,龙凤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对保存相对完好的红旗村干打垒民居和圆形商店进行了修缮。为最大程度还原干打垒,施工方经过踏查、取样、测量,对原有建筑施工的材料、工艺和技术指标进行试验,保留复刻了干打垒原有的建筑形制及结构尺寸。
目前,干打垒修缮工程已经完工。每一栋干打垒设计为两户人家居住。干打垒的外墙由干稻草和生土以一定比例混合,四周夹上木板,手工夯制而成,上窄下宽,厚度足有六七十公分,使建筑内冬暖夏凉。
进入干打垒,映入眼帘的是东北家家都有的炉灶,用来生火做饭兼取暖,炉灶内部与火墙和火炕相连通。室内墙体用石灰水粉刷,墙面下半部分和木质门窗的油漆依据原建筑残留的油漆色块,经过反复比对调色,还原了当年的天蓝色。
山墙的主柁、附柁和檩子用红松木制成,尺寸及安装工艺都沿用了原有的样式。檩子上部依次铺设苇子板、木板、防水材料、油土和沥青油毡纸,以确保建筑的保温、承重和防水。外部墙体用黄土掺和芦苇进行抹面。每家除了南北窗户之外,东西山墙还留有小窗户,起到采光和通风的作用。
走进圆形商店内部,可以看到屋内有很多距离相等的方形小窗户,让人不禁感叹当年建筑设计的精巧和美感。遥想当年,人们就是在这里购置柴米油盐、生活物资等。虽然那个年代物质并不富足,但这间商店承载了60后、70后的童年回忆,也充满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下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干打垒是一种建筑、一种记忆、一种历史,更是一种创造,是大庆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龙凤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把干打垒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让更多的人来参观研学、铭记历史、汲取力量,赓续“铁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