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野

筑牢信访维稳“压舱石”为“三城”建设保驾护航

——深圳市创新开展信访工作系列报道之宝安篇

□ 何长仁 谢鸿麟

得宝而安。

建县已有1692年历史的深圳市宝安区,被誉为深港文化之根。作为深圳的人口大区,宝安区现辖新安、西乡、航城、福永、福海、沙井、新桥、松岗、燕罗、石岩10个街道,共设124个社区工作站、140个社区居委会。500多万人口中,非户籍人口超过400万,人员构成复杂,造成各类矛盾纠纷呈现出种类多、范围广、处置难等特点,给社会治理带来极大挑战。

早日建设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是宝安区描绘的蓝图伟业。高质量发展征途上,宝安区筑牢信访维稳“压舱石”,从群众路线出发,全力把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保驾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愈发彰显。

拓宽路径调处平台化为“减震器”

今年7月21日,在浙江省浦江县召开的总结推广“浦江经验”、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经验交流会上,国家信访局负责人表示,要把自上而下的“浦江经验”和自下而上的“枫桥经验”结合起来,推动各种矛盾问题发现在早、防范在先、处置在小,形成基层治理工作闭环。

早在2018年,宝安区就率先建成了深圳市首家区级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5年来,先后有司法、妇联、总工会等17家单位入驻中心,3个非诉解纷服务窗口、4个专业调解团队、10个专业调解平台以及依托法庭的5个派出多元调处分中心与各个社区多元调处工作站协同配合、面向基层,成功构筑了区、街道、社区三级“1+5+N”多元解纷网络,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方联动、分层递进、多元化解的工作格局构筑完成。2022年6月,中央政法委领导到宝安区调研,对宝安区多元调处平台建设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国进行推广。

2019年,在多元调处中心运作成功的基础上,宝安区出台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调解若干措施,将街道、公检法司、民政等部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情况纳入平安建设、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范围,由此,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体系基本宣告建设完成。

2021年,宝安区“i调解”智慧平台上线,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案件纳入其中,首批10个行政试点部门、10个街道、216个调解委员会和1200余名专家等调解资源实现全线共享,群众诉求进一步得到一站式受理、解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组成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出极大作用,实实在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佐证宝安区成功实践的是,“人民调解+赋强公证”被成功写入《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三调联动”的经验做法也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简报》刊发推广。

自“i调解”智慧平台上线以来,宝安区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领域已成功化解8万多宗各类矛盾纠纷。

再下基层多种力量化为“共振器”

宝安区在扎实推进街道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通过各种力量下沉基层,打造出集调解、法律援助、心理安抚于一体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实战平台。

政府力量下沉。宝安区在124个社区综治中心建立群众诉求服务站,通过“社区发令,部门执行”机制,推动住建、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到场处置问题,变“群众上访”为“部门下访”。

司法力量下沉。宝安区制定发布广东省首个“无讼社区”评价标准,并在石岩街道进行试点创建。法庭与街道共建“社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工作站”,形成“社区+宣传”“社区+网格”“社区+部门”“社区+法庭”多元调处工作机制,推行司法前置、法官走访,石岩街道通过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法律风险隐患排查、纠纷调解提前介入以及司法确认等纠纷源头工作,取得良好实效。

社会力量参与。宝安区创新完善“说事评理”模式,引入市民评理机制,组织市民评理团,由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调解员担任首席评理员,说“家事、公事、民事”,评“情理、德理、法理”,通过“讲法”,引导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说事评理”模式被评为2021年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微观调解领域创新化为“助听器”

某电商企业接单员小刘入职时只在网上签了一份平台共享合作协议,离职后不仅没有拿到相应工资,反而被公司要求赔偿1万元损失。无奈的小刘找到工作所在的智美园区劳动争议调解室,通过调解员主动联系企业负责人,小刘不仅没被罚款,而且顺利拿到了拖欠的工资和业务提成。

小刘的故事只是新业态领域劳动关系认定难、举证难、法律适用难的“冰山一角”。瞄定新业态,2020年7月,宝安区福永街道率先探索建立新业态园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智美汇志5G数字产业园劳动争议调解室,以“五微调解”新模式防范化解新业态劳资纠纷风险。

依托智美汇志5G数字产业园200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福永街道以劳动争议预防与化解为主线,打造集党代表工作室、政务民生、企业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平台,通过“微平台”、服务“微群体”、巧用“微方法”、精办“微案件”、讲好“微故事”,将纠纷化解的着眼点放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有力保障了园内及周边共700余家企业、3万多名劳动务工人员(包括新业态灵活从业人员5000多人)的合法权益。2023年1月,智美汇志5G数字产业园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被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等部门联合评为“2022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以民为本群诉服务化为“扬声器”

信访工作,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从群众利益出发,宝安区各级各部门上下齐心,把群众诉求服务做成信访政策宣传的“扬声器”,当好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和事佬”。

群众诉求版本升级。宝安区第一时间推广光明区马田街道“小网格”模式,完成群众诉求服务2.0版本升级,全区124个社区划分为707个群众诉求服务小网格。街道机关党员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两代表一委员”、警辅人员、网格员等“五员”积极下沉小网格,组成群众诉求服务队伍,通过巡查、办公、扫码、微信群、上级交办等诉求发现途径,全面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发现苗头隐患,让群众就近享受“一站式”诉求服务。

广开渠道收纳诉求。在各街道、各社区、信访量较大的区直部门以及医院、建筑工地设立197个群众诉求服务站点,在全区所有小区张贴群众诉求服务二维码,开通“书记在线”“局长信箱”,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今年以来,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共受理群众诉求超过13万宗,成功化解率为96.8%。

丰富诉求服务内容。在群众投诉较为集中的教育、公安、人力资源、住建等部门,建立群众诉求服务站点,配备专门工作队伍,设置远程视频接访系统,丰富诉求反映渠道。宝安区卫健局推动全区所有公立医院实行行政、医务双领导24小时值班,通过在出入口、电梯口等显著位置张贴值班领导手机号,随时接处患者投诉。宝安区教育局将易引发信访投诉的教育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教育服务“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街道的诉求服务内容也在创新路上不断前行,新安街道创新推出“心安夜话”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由街道处级领导和“五员”固定时间“摆摊设点”,现场零距离倾听、收集、解决群众诉求,真正做到“有访接访、无访上门走访”。据统计,新安街道今年开展的37期“心安夜话”活动中,现场共接访5052人次,上门共走访住户1652户,累计解决群众诉求4593宗。

聚焦矛盾源头治理。宝安区建立信访问题“弱信号”监测、排查、收集、研判机制,通过民意速办、群诉平台、社区排查、网格管理等渠道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第一时间向责任单位和辖区街道“一把手”发出提醒函和提醒短信,督促责任单位及时搭建沟通平台,落实领导包案调处,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调处、第一时间化解。

今年6月,由人民网、中共长春市委主办的2023年创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经验分享交流暨长春现场会上,“源头防范多元化解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宝安模式”获评为“2023创新社会治理年度案例”。

群众怀着忧愁而来、带着笑容而去,正是宝安区信访领域全心为民最为真实的写照。

2023-12-08 ——深圳市创新开展信访工作系列报道之宝安篇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3456.htm 1 筑牢信访维稳“压舱石”为“三城”建设保驾护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