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六项制度创新“绿色群山”变“幸福靠山”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龙岩新实践(二)

图为福建省龙岩市莲花山公园。 (龙岩市林业局供图)

□ 本报记者 丁南

眼下,正是福建龙岩林区最美的季节,放眼望去,山峦叠翠,层林尽染。

龙岩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策源地之一。这项发轫于武平县的改革,既保护了绿水青山,也造福了全国上亿林农。

21年来,龙岩市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绿色发展,不仅充分调动了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也有力促进了林业发展、林农增收。

打好这样的绿色生态牌靠什么?答案是“六项制度创新”,即龙岩市通过创新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创新林业碳汇工作机制、创新林业金融服务、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创新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机制、创新司法护航生态机制等六大机制,全面推动生态保护提质、生态品牌提升、绿色发展提速。

山要怎么分?林要怎么育?

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创新林业碳汇工作机制

集体林改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山要怎么分?

龙岩当地群众至今不会忘记,林改前,因为林业产权模糊,林农没有收益权,“只见山林不见树”,出现了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望着青山难收益等“五难”状况。如今,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不断推进,这样的难题迎刃而解。

林改后,还出现了单家独户经营难,林农“有山无钱造”“有山无力造”“有钱无山造”,林要怎么育?

“创新林业经营机制,持续加快林权流转,推进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龙岩市林业局林改科科长林文东说。

深化林改,既要分山,又要育林;既要盘活森林资源,又要放活林地经营权。2021年以来,龙岩市完成林权流转141.6万亩,办理林地经营权登记4904宗,林业经营逐渐由半专业经营、分散经营、粗放经营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现代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龙岩市还创新林业碳汇工作机制,把改革写在了山水之间。

2021年4月26日,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在龙岩市新罗区试点落地,龙岩成为全国首个“吃螃蟹者”。作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和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龙岩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89.4万亩,森林抚育150.6万亩。

为积极发展森林碳汇,龙岩市不断深化政企绿色低碳研究合作,已打造“双塔移动通量观测平台”等5个世界领先的科研平台。2022年共实施5个碳中和林建设试点项目,试点面积25.3万亩,其中营造高固碳林示范片1.21万亩,目前正在开发的林业碳汇项目达130万亩。

钱从哪里来?产业怎么兴?

创新林业金融服务、创新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机制

林改挺进深水区,也触发了一道道新难题。

鼓励林农适度规模经营,种树的钱从哪里来?如何打通林农和银行之间的融资渠道?创新林业金融服务成为龙岩林改的一大“吸睛点”。

2017年,龙岩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用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的“惠林卡”业务,市财政给予1%的叠加贴息补助(三年内),形成了“林农得实惠、银行得效益、政府得民心”的三赢局面。

龙岩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市金融办主任苏雄丰介绍,针对林业发展融资难、林业经营风险较大等问题,龙岩市创新了“林业投融资机制”,打造全省首个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上线金融机构21家,累计发放林业贷款8.3亿元。同时,持续做好普惠金融系列产品扩面增量工作,全市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惠林卡”超4万张,授信40.5亿元、用信25.4亿元。

产业怎么兴?种的树又如何变成“摇钱树”?经营了半辈子山林,龙岩林区许多林农开始尝试把造林这件大事,交给当地的国有林场。

国有林场是集体林区中另一重要营林主体。“创新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机制,协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国有林场改革,规模经营、专业合作,是集体山林变‘摇钱树’的有效途径。”龙岩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田华说。

近年来,龙岩市创新场村合作机制,通过“国有林场+”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林业,建立林农、村集体与林场、林企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合作经营、股份经营、委托经营等多式联营机制,实现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林农共同富裕。

“树要怎么砍”?林要怎么管?

创新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创新司法护航生态机制

在龙岩,推进林改向纵深发展,不仅是为了“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更是要保住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

循着这样的思路,龙岩市通过改革机制——创新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创新司法护航生态机制,全力打造新时代林改标杆。

树要怎么砍?林农“自己看着办”!今年4月,龙岩市在福建省率先探索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并将采伐许可证核发窗口延伸至乡镇林业站或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实施。林农申请采伐人工商品林蓄积量不超过30立方米的,只要向林业部门签署告知承诺书,就能直接办理采伐许可证。截至目前,龙岩全市办理试点自主确定采伐年龄采伐许可证27份,蓄积量5207立方米;告知承诺制办理采伐许可证212份,蓄积量5886立方米。

林要怎么管?龙岩市又创新司法护航生态机制,全面推行建立“林长+警长”“林长+法院院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划分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护林网格2212个,实现森林资源监测全覆盖、无盲区。全市划分巡护网格2070个,全面配备护林员1924名,实现森林资源管护全覆盖、无盲区。

“龙岩在福建省率先出台森林碳汇赔偿机制工作指引,推动受损森林资源从传统‘补种复绿’直接修复拓展为林业碳汇损失赔偿全面修复,相关经验做法写入今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陈明聪说,龙岩还建立全省首个野生动物救助保护基地和全省首个涉案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基地,并在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成立全省首家生态修复司法协同中心,这是筑牢法治屏障、护航绿水青山的又一探索实践。

2023-12-03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龙岩新实践(二)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3317.htm 1 六项制度创新“绿色群山”变“幸福靠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