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洛南打好“节会经济”牌 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 苟 俊

节会是推动文旅融合、展示发展成果、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载体,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按照“立足实际、深挖特色、创新理念、综合施策”的发展思路,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以节会经济为突破,以拉动消费为重点,实现了节会活动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文化旅游、高品质城市建设等深度融合,节会经济成为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今年1~10月,举办各类节会12场次,吸引游客240余万人,实现综合收入14亿元。

“四条路径”开辟节会经济新模式

以文化为核,释放“文化+节会”魅力。洛南是洛河的发祥地,河出图、洛出书,是“河图洛书源、灵龟负书地”,发端于洛河流域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洛南县依托文化优势,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打造“文化+节会”经济模式,今年举办了以“寻根汉字故里·品味康养洛南”为主题的仓颉文化旅游节;举办了第三届伶伦文化艺术节,策划了伶伦圣乐奏华夏、文化传承在秦岭等系列活动;举办了陕西省大学生文化艺术音乐节活动。洛南县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代生产力,真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非遗项目“潮起来”,让文化品牌“亮起来”。

以民俗为媒,激发“民俗+节会”潜力。对洛南地方特色民俗节日进行串联、融合,形成一个贯穿全年的“民俗+节会”节庆体系。中秋期间举办的2023洛南首届豆腐节,吸引西安及周边众多市民来洛南旅游。组织洛南本地作坊、农产品商家、各类农特产品企业在城区摆设摊点销售洛南特色产品,形成全民参与的热烈氛围。豆腐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9.19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亿元,全面激发市场潜力。

以果药为介,增添“农业+节会”动力。“洛南核桃”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蜂蜜、鸡蛋、羊肚菌等15种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连翘、丹参、桔梗、秦皮、菖蒲等中药材收购量居全国之首。“洛味缘”品牌授权企业46家、农产品135种,品牌价值达30.6亿元。核桃节期间举行了核桃品鉴、核桃产业发展现场观摩、红仁核桃采摘等活动。与河北养元智汇饮品有限公司、商洛盛大公司与浙疆果业分别签订了核桃仁和红仁核桃购销合同1.7亿元,与相关单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7个,持续增添核桃产业发展动力。

以赛事为机,展现“赛事+节会”活力。洛南生态宜居、气候宜养、景色宜游,荣获“中国梦·避暑之都”“中国宜居生态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为举办各类赛事活动提供了优越的自然环境。洛南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拓展和壮大节会经济,探索“赛事+节会”经济新模式,举办的2023年“全能王”全国钓鱼锦标赛(陕西洛南站),吸引来自全国各地500余名钓鱼爱好者参赛竞技,以体育竞技促乡村旅游,繁荣群众文体活动,扩大洛南对外影响力。

“四大收获”彰显节会经济生命力

节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是扩大投资,促进开放。通过举办仓颉文化旅游节、核桃节、豆腐节等系列活动,加强洛南与周边地区乃至全省全国的经济联系,为后续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二是带动消费,扩大内需。通过举办节会活动,为洛南本地企业、特色产品和消费者提供一个展、销、购平台,进一步激活乡村消费新热点。三是加强交流,提质增效。通过节会活动,搭建起一个产业升级、资源对接的沟通渠道与合作平台,企业能够借此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形象。

节会是文旅融合的“金钥匙”。一是树立城市形象。通过节会平台举办各项观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也吸引更多返乡人才和投资者,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二是挖掘本土资源。在节会活动中,许多沉寂多年、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民俗活动得以重新展现,增强了文化效应和文化价值。三是丰富精神文化。通过系列节会文化活动,实现音乐节等高端文化产业与核桃节等乡土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体的文化娱乐需求。

节会是增强城市活力的“营养土”。一是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二是带来了更多投资商机。三是扩大了无形资产积累。通过定期举办仓颉文化旅游节、伶伦文化艺术节、垂钓大赛等活动,强化了洛南的城市形象特征,以文化软实力构筑起洛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节会是凝聚干群合力的“粘合剂”。一是锻炼了干部举办节会的能力。二是激发了群众主人翁思想。三是弘扬了干群的奉献精神。节会期间,不论是参与者、还是工作人员。他们为了节会的成功举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充分展现洛南人民淳朴的精神风貌。

“四点启示”探索节会经济新赛道

通过近年来的改革创新,洛南实现了节会经济“从小到大”,从“单一到丰富”,从“小打小闹”到“系统开展”,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发展节会经济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节会经济被誉为新世纪的“无烟产业”之一,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发展节会经济必须转变思路,要注重顶层设计,树立“聚沙成塔”式的经济模式,立足实际制定发展节会经济的方案、意见、办法,为发展节会经济提供指导依据,完善领导体系,建立健全组织、宣传、资金、人才、管理等保障机制,在制度、机制层面为助推节会经济发展打牢基础。

发展节会经济必须聚力开放发展。发展节会经济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以文化自信的胸襟,努力营造处处是景、步步留人、月月有节、时时消费、线线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浓厚氛围和发展格局。通过一系列节会活动,提升区域知名度、影响力和开放度,让节会成为代表区域经济的新名牌,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推动开放合作的新平台。

发展节会经济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要紧盯这一关键节点,主动把握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和西商融合的历史机遇。立足传统优势,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性打造高规格、高品质、体现时代特征的节会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竞争力大幅提升。

发展节会经济必须打造知名品牌。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举办各种形式的节会,如何保持节会长久生命力,必须做到主题有鲜明性和中心性,抓住鲜明的地方特色,对品牌进行定位,紧握创新这把钥匙,将创新基因融入品牌建设,打造开发新活动,积极培育新品牌,探索节会新模式,加速转化新成果,使节会品牌亮点频闪,发展空间、品牌效应持续扩大。

2023-12-01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3289.htm 1 洛南打好“节会经济”牌 助力县域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