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法院+中小企业协会+在线拍卖平台”联动调解金融涉企纠纷

□ 姚 薇

2023年8月,浙江省宁波市某小额贷款公司与宁波某商贸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合同约定借款金额500万元,用途为资金周转,借款期限为期一年。同时,由该商贸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及其配偶陈某作为保证人,为该项债务共同向银行承担最高限额为700万元的连带责任保证。合同签订后,小额贷款公司依约履行了资金出借义务,商贸公司未及时归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双方协商未果,小额贷款公司遂向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江北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诉前保全。

因该案属金融纠纷,适宜由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处理,江北法院根据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共同签署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领域矛盾纠纷诉讼对接机制的合作协议》,由“金融纠纷一站式调处平台”将该案登记为诉前调解案件,并分配至“江北法院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进行调解。同时,因涉案资金较大,江北法院在审核银行的诉前保全材料后于48小时内作出诉前保全的裁定书并完成保全措施。

在江北法院承办法官的指导下,调解中心特邀调解员快速熟悉案情,组织双方当事人就欠款事实进行确认,就还款期限、分期还款金额、保证责任等具体调解方案进行多轮协商。双方结合陈某、李某经济情况及其名下企业的经营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通过“浙江解纷码平台”(ODR)线上正式签署调解协议,并共同向江北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江北法院根据双方申请出具民事裁定书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同时,在江北法院引导下,该案债务人委托与江北法院签署合作协议的拍卖平台进行免费在线评估及拍卖,并指定拍卖款项进入法院账户后,债权人申请解除相关保全措施,以方便资产处置。成功拍卖后,款项进入法院执行账号,由法院进行分配。本案从银行递交起诉材料到收到资产处置款仅40余天,比传统的立案、开庭、判决、申请执行、评估拍卖等全套流程缩减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双方的时间、经济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通过此案的妥善解决,从中可以得出两点启示。

一是深化诉源治理,重构解纷流程。本案发生于多发易发的纠纷领域,江北法院借助一站式解纷平台,联动专业调解组织,由专业庭室法官指导,打造“行业调解+专业调解”的金融领域类案解纷“江北模式”,以“调解中心调解+法院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为支撑,推动诉前矛盾纠纷化解属地化、行业化。

二是探索执源治理,优化营商环境。以“诉前调解+执前处置”的“组合拳”,利用具有公信力的社会第三方拍卖平台快速处置资产,将标的额超500万元的涉企纠纷化解于诉前执前,为企业节省了偿债成本和信用成本,银行不良贷款也有了化解出口,降低了债权追索成本,法院也减少了人力投入,取得各方共赢的良好效果。

(作者系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

2023-11-27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3207.htm 1 “法院+中小企业协会+在线拍卖平台”联动调解金融涉企纠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