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积极落实中央、省级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意见规划,立足区情实际,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兴实体、抓项目、促投资,有效发挥民间投资对稳定经济运行的关键作用。1~9月,该区民间投资增长53.2%,位列浙江省第一,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0.3%,较2022年同期提高5.9个百分点。2022年四季度至2023年三季度,在全省26个山区县中唯一连续4个季度荣获浙江省投资“赛马”激励。
兴实体 搭平台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
一是培育大产业吸引民资。依托衢州市智造新城千亿平台区位优势,采取“本地培育+配套协同”的产业链发展战略,全面构建“2+2+X”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格局,打造通用高分子有机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两条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链,协同发展新能源、特种纸产业链,大力引导本地和外来民间资本对接优势产业,形成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民间投资结构和民营经济结构。1~9月,该区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70.1%。
二是招引大项目集聚民资。坚持全民招商与专业招商相结合,依托驻外招商组、异地商会、寓外乡贤等,推行“1名区领导+1个招引单位+N个配合单位”的项目组团式全流程服务机制,推进光电、预制菜、仓储物流、科创、机械智能装备、生态产业园“6+X”的平台招商模式,推动一批技术新、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民间投资重大项目落地。今年以来,与衢州市智造新城携手引进衢州极电、鹏辉储能等百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以上项目2个,入库重大制造业项目6个。
三是攻坚大突破助力民资。常态化开展“三大办”联席会议、“三重”半月例会、民间投资项目月度例会等活动,每周过问、每月踏看,靠前指挥、主动服务,提振民间资本投资信心。特别是每月召开区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盯引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例会,围绕项目推进问题,合力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题,消除民间投资的“后顾之忧”。1~9月,新建民间项目开工率超90%,今年新招引的电竞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等一批项目预计可实现当年谈判签约、当年落地入统、当年投入使用。
抓项目 强协调
加快释放民间资本投资潜力
一是把好政策用活民资。出台《衢江区贯彻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新研究提出五个方面42条政策,加强要素保障、支持创业创新、助企加快发展、破除市场壁垒、优化涉企服务等内容,靶向施策、条条“干货”。该区建立“三张项目清单”、“四个定期”调度评估等机制,并作为落地模板在浙江省内推广。通过选择一批示范性强、条件相对成熟的项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等领域,在项目包装、投标人形式、资质业绩等方面,努力创造条件打通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最后一公里”。1~9月,该区基础设施投资中民间投资占40%,较2022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二是滚动谋划充实项目。针对本年度新建类项目数量减少的投资现状,在全区开展项目谋划大赛、企业家沙龙等活动,针对性补充一批中期新增实施类谋划项目,统筹推进年度实施计划。共谋划项目500余个,其中民间投资项目占六成。从中安排2023年实施类项目208个,重点推进128个民间投资项目前期工作,9个民间投资项目已列入省“千项万亿”工程。
三是积极推介储备项目。举办“天南地北衢江人”“杭州衢商返乡行”等大会,对成熟项目重点关注其签约和实施情况,对新发起项目重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创造条件实现政企资本“牵手”。同时,该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衢江招商影响力。此外,对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资同等享受支持,支持新一新能源等本地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继续落地50亿元重大项目。今年以来,已推介基础设施、商贸物流、社会发展等民间投资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其中廿里商业综合开发项目成功推介民营企业参与开发和运营,并入选省级典型案例。
优环境 强保障
打造最优民间资本投资生态
一是深化改革提效能。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在深化企业开办、建筑许可、跨境贸易、办理注销等12个方面优化举措,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营造公开透明外商投资环境、经营主体退出制度改革入手,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全面应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实行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八统一”标准,畅通企业的市场“入口”和“出口”,更大程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目前,已实现27个高频行业证照集成办理,企业办事“一键直达、一键办证、一次不用跑”。放宽工程类招标资信分限制,鼓励本地企业参与联合体投标,降低民营施工企业参与工程投标门槛。
二是强化保障促发展。强化民间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破解空间规划和土地指标等限制,通过“增量拓宽+存量挖潜”,加快推进“腾笼换鸟”、新型产业用地试点、城市“净地”行动等,腾出可用土地2000余亩,实现“土地等项目”。用活共富基金的优惠政策,壮大产业基金规模,以“基金+股权+园区”的模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项目。今年以来,成功招引国银金汇、利城辰星等4支基金落地,规模总计1.78亿元,撬动保利资本、深创投等社会资本,向21个项目投资6.71亿元。
三是严格监管规范运作。按照投资项目的性质、所属行业、实际情况等,加强对民间投资的统计工作,准确反映民间投资的进展和分布情况,切实做好民间投资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把握民间投资动态,合理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同时,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用好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对经营状况良好、诚信经营、发展前景好、产品适销对路、财务管理规范,但因资金周转困难导致按时还贷有困难的小微企业,落实好“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的要求。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发展改革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