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河流“吹哨”系统让肥西水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 本报记者 张海帝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在河长制工作中不断探索,今年开始搭建河流“吹哨”系统,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履行好监管职能,逐步形成了“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联动机制,推动河长制工作由“见河长”向“见成效”转变,实现河库面貌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逐渐好转。

今年7月,肥西县紫蓬镇接到了肥西县河长办提交的关于王老堰河紫蓬镇段河面漂浮物等红萍问题,这是永久社区村书记张寿延的一次普通“吹哨”。紫蓬镇由镇级河长率农办、建设办人员到达现场后,开展问题调查,问题查清后积极履职,漂浮物如期完成打捞。数日后,张寿延打开智慧肥西平台,发现该问题在智慧肥西的河流“吹哨”系统中显示已整改完毕,相关部门还附上了整改前后的对比图片。自今年5月份河流“吹哨”系统开始运行以来,张寿延已累计“吹”了252个“哨”,在“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指导下,这些问题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目前上报问题整改完成率为100%。

肥西县为夯实乡、村两级河长职责,强化县域水域长效管理,充分用好智慧肥西平台,提高河流管理水平,改善河流面貌,由肥西县水务局牵头、肥西县数字公司开发搭建了河流“吹哨”系统,并于今年5月开始试运行。该系统针对派河流域、丰乐河流域“两干十八支”等县域内共899条(座、个)河湖库渠塘的“四乱四水一牌一整改一达标”等问题,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水脏、水保、水患、水滞、河长公示牌、各类河湖暗访问题整改回访及水质达标等问题开展“吹哨”。

自河流“吹哨”系统试运行以来,参与“吹哨”人员达400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身份,有乡村支书、人大代表、治水专家、企业负责人,也有公益人、护水负责人和企退人员。肥西县河长办以“小事吹哨,大事上节点”的原则,共通过“吹哨”系统上报15289件问题。其中,纳入督办平台的“吹哨”事件有35件,设置了18个节点。经过肥西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截至11月中旬,总办结事件数达15230件,办结率达99.6%,基本实现了“吹哨”事件的上传、分办、整改、审核、销号等功能。据介绍,河流“吹哨”系统实行河流事件榜单制管理,每月形成一次专报,每季度形成一次通报。

以“吹哨”系统的运行为契机,肥西县还在“吹哨”的结果运用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奖惩制度新模式。根据有关制度的规定,对季度排名靠前的村集体和干部给予绩效考核适当加分,授予河长制荣誉称号,并纳入干部干事档案;而对于季度未完成“吹哨”任务的干部,将提请县级河长进行约谈,并纳入干部干事档案;对于年度未完成“吹哨”任务的干部,根据肥西县委组织部关于干部使用相关要求实行末位淘汰或召回管理。

“‘吹哨’系统运行以来,肥西县河流岸线管护长度逐月递增,河流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河流水生态有效改善,无论是河流管理水平还是河流面貌都得到显著提高。”肥西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单世汉介绍了“吹哨”系统运行以来的成效。

与此同时,河流“吹哨”系统还是改善各类河湖管理上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强大助力,通过着力拆除涉河违建并清除违规种植,有效改善了河库生态环境面貌,有力提升了基层河长的履职能力。此外,“吹哨”系统还促进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公众对河流保护的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肥西县级河长办将“吹哨人”上传的“吹哨事件”进行分办,各部门、乡镇共同响应,牵住问题的“牛鼻子”不放松,“握指成拳”,有力促进了肥西县河长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通过全民发力、部门联动,河长制工作成效显著,不断向好的水生态环境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3-11-26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3203.htm 1 河流“吹哨”系统让肥西水生态环境不断向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