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数字人力+产教融合”助力兴国稳就业

□ 黄志勇 欧阳培源

□ 本报记者 刘 念

一头是求职者“就业难”,闲得慌;一头是企业招工难,用工荒。如何解决人力资源闲置和用工短缺“两头难”的问题?近年来,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探索“数字人力+产教融合”改革,扎实推动用工需求和劳动力资源供给的智能匹配和高效对接,以数字人力共享中心平台为依托,大力推进“数字人力+产教融合”改革,实现“需、教、储”三大功能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系统解决“群众就业、人才创业、企业用工”的多重结构性难题,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去年7月,江西省首家县级数字人力共享中心——兴国县数字人力共享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突出“招稳引育留”五大功能,在企业、乡镇(区)以及村便民服务中心配备招工就业服务终端536个,并开发微信小程序,实时发布劳动力求职与企业招聘信息,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实现兴国县用工需求和劳动力资源供给的智能匹配,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留人难及群众就业难“两头难”问题。

“能够回到家乡找到心仪的工作,还得感谢政府搭建的数字人力共享中心平台,通过平台小程序,我在手机上就可以了解到家乡的所有招聘信息。”现工作于江西海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化验工程师谢金生说,今年3月,在求职登记后,该平台结合其工作经验和能力,点对点为其推荐海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化验工程专员岗位,经过面试,4月初成功入职该企业。

依托数字人力共享中心,许多像谢金生一样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兴国县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全县劳动力全面摸排,建立了全县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促进劳动力就业与企业用工有效对接。目前,数字化平台系统已收集46.9万余条劳动力数据,构建了“劳动力地图”,为提供更加优良的就业服务奠定基础。同时,为进一步拓宽招工就业渠道,兴国县在城区设立零工市场,乡镇设立零工服务驿站,定期开展求职调查和发布零工需求信息,为灵活就业人员和用工主体提供常态化就业服务。

聚焦“数字赋能”,兴国县通过建立云服务市场、设立乡镇零工服务驿站、聘用就业推广大使等举措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招聘活动,有效实现劳动力供需对接。今年以来,兴国县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2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000余人,为企业输送劳动力3331人。

技能是立身之本,人才是创新源泉。为强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兴国县紧盯“工业强县”战略需求,围绕全县“2+1+N”产业发展格局,在经开区创办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联合兴国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兴国中等专业学校、经开区等单位,与企业确认合作的人才培养专业,不断完善专业布局和教学模式,通过“数字人力+产教融合”“龙头企业+职业教育”定向委培联合办班模式,推进校企对接培训、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各类技术人才。

“产教深度融合畅通了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渠道,提升了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缩短了学生从校门到企业岗位的距离。”兴国中等专业学校党总支书记王斯禄表示。通过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对接培训、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各类人才,将实训课堂“搬到”工业园区,增强校企对接的实训能力,确保培得出、稳得住、能就业。

2023-11-26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3200.htm 1 “数字人力+产教融合”助力兴国稳就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