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森 钟清兰
连日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七鲤古镇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们在这里尽情游玩、沉浸在幸福中;在老城区尚书街的休闲小广场里,许多居民谈论着小区改造后增添功能设施的话题,愉快地交流着自己的幸福体验……近年来,章贡区老旧城区焕发新活力,呈现出新气象、新感受、新成效,而这得益于城市更新改造、群众生活质量提升。
民为城之本。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是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章贡区地处赣州市中心城区的繁华区域,但因建设年代久远等原因,许多老旧小区存在功能不齐、配套设施不足、环境品质不佳等问题,成为困扰当地群众的急难愁盼。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为了提升群众高质量生活水平,章贡区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城市能级提升行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提升物业管理等系统住建工作,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老旧小区改出新气象
“原先这个小区小而老旧,基础设施老化破损,车辆乱停乱放,经过更新改造后,多个小区打通成了一个大的小区,环境变美了,住得舒心了。”章贡区解放街道丹苑小区居民罗筱说。
“对于丹苑小区改造,我们按照‘改造一次、打通一片、整合一域、长效管理’的工作思路,将相邻的独立小区、分散楼栋纳入改造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改造、统一管理。”章贡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小区2020年启动改造,分两期实施,总投资4100万元,将10个独立小区、33栋房屋、924户居民整合成一个小区,引入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精细化物业管理。
丹苑小区道路从“旧”到“新”、管道从“堵”到“疏”、环境从“乱”到“美”、人文从“淡”到“浓”,小区环境在“有机更新”中“提档升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显著提升。
丹苑小区环境“蝶变”仅是章贡区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章贡区对标实施“三个革命”、建设完整社区的新要求,探索老旧街道改造升级的“章贡特色模式”,以完整社区建设为核心任务,与老旧小区改造相融合,适应新要求、投建新设施、培育新业态、改出新气象、倡导新生活。截至目前,该区累计改造老旧小区698个、背街小巷948条,总投资25亿元,直接受益小区居民超23万人。
以民为本建城市,建好城市为居民。章贡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中,将“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贯穿改造始终。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涉及“改什么”“怎么改”等居民关心的话题,全程由群众参与、群众“说了算”,方案该优化就优化、该调整就调整,尽可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截至目前,今年章贡区改造老旧小区188个,召开居民意见协商会769次,召集群众开展“网格夜话”128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近千条,按照民意修改完善设计方案860余次,确保老旧小区改造更加科学、更接地气、更贴民心。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内涵。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章贡区注重挖掘植入历史和文化,把“红色文化”“宋城文化”融入小区建设中,持续提升小区功能品质。在章贡区红杉里诗词街区,七鲤陶瓷画、篆刻、诗词碑林等再现“千年江南宋城”的灿烂文化,留住了赣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记忆。浓郁的文化气息,既为环境改造增添了文化元素,又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
培育新产业,提升烟火气。章贡区将小区改造工程,做成接地气的“民心工程”,以居民生活便利、出行方便、环境优美的居民需求为导向,按照完整社区标准,“对症下药”完善社区功能,解决群众家门口的“关键小事”。在被誉为“赣南美食第一街”的渔湾里美食街,赣南小炒鱼、兴国米粉鱼、大余烫皮、瑞金牛肉汤、宁都三杯鸡等赣南美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据了解,整个街区年营收超亿元,培育出“醋果子炒大肠”招牌网红店、“军哥嗖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店。这是章贡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激发老城区活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色生活街区的样板。
有特色、有内涵,新环境、新风貌,章贡区一大批老旧小区在蝶变中“出新”更“出彩”,有“颜值”更有“气质”,能“安居”更“宜居”。
加装电梯增添新感受
“我们居住的单元装上电梯了,想出去走走随时都可以,不像以前没电梯,出门还得认真考虑一下。”说起加装电梯,章贡区阳光花园小区居民刘玲的脸上满是喜悦。
作为居民出行“第一步”的上下楼问题,过去章贡区许多老旧小区由于没有安装电梯,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上去了下不来,下来了上不去”,是很多住在老旧小区年迈老人、残疾人士面临的难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章贡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推出“12345”工作法,加快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一键“梯”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就是一个中心统筹。区里成立了一支由区委常委任组长,区住保、住建等7个部门组成的加装电梯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具体工作的实施。”章贡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
“2”是两支队伍。政策宣传队和专业服务队联动,整合党员、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楼栋长、物业公司与律师等力量,下沉到各居民小区、单元、楼栋开展宣传活动,让加装电梯政策人人知晓、成功经验人人共享。同时整合各职能部门、电梯公司等,定期下沉到各小区随时为居民答疑解惑,实现加装全过程指导、全流程服务。
“3”是三项改革新举措。即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通过改造做好地下线路、电气、管道的处理,平均每部电梯可节省1.5万~2万元的加装成本;想方设法破解加装位置的缺陷问题;引入国有平台助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4”是四张清单。在加装电梯过程中,一些小区因居民不知如何申请、存在矛盾纠纷、施工遇到难题等而遭遇“肠梗阻”。为此,章贡区通过制作一张“审批清单”、梳理一张“落实清单”、拟定一张“时间清单”、更新一张“问题清单”,打通电梯加装的“肠梗阻”,让居民住上电梯房。
“我们楼房单元安装电梯投入40万元,政府补助了20万元,剩余资金由业主按比例分摊,还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既让我们出行有了电梯,又没有给居民增加太重的负担。”章贡区桔子苑小区居民刘斯说。
“5”是五项配套机制。为畅通电梯加装“快车路”,章贡区出台五项配套机制,成立了一支联合审查小组,为加装电梯项目审批保驾护航;制定了一套工作流程,保证加装工作平稳高效;打造一套示范样板,发挥成功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彻底打消群众顾虑,引领加装电梯“新风尚”;发布一份风险提示,提高群众识别风险意识,保护群众权益;出台一项政府补助政策,章贡区的奖励补助标准为20万元/部,还可通过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方式筹集资金,鼓励推动章贡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据悉,截至目前,章贡区共受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531部,联合会审通过478部,完成施工356部,申请财政补助226部,已发放补助4020万元。
“红色物业”管出新成效
走进章贡区赣江街道荷包塘社区东胜山-金家井小区,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停放规范有序,老年人在小广场休憩聊天,孩童在景观池边嬉戏玩闹,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以前这里环境脏乱,道路坑洼积水,电线拉成‘蜘蛛网’,很久才清理一次垃圾,大家都非常头疼。”小区居民陈丽华感慨地说,“现在街道帮我们小区组建了‘红色物业’,物业进驻后管理有序,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陈丽华口中的“红色物业”,说的正是由章贡区搭建的“区属国有物业企业+镇(街道)子公司+村(社区)服务点”体系中镇街成立的平台子公司,主要为老旧的无物业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
随着城市建成区的拓展,大量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缺失,“脏、乱、差”现象严重,小区公共区域管理主要依靠政府包揽和社区包办,成为城市社区治理的一大难题。
2023年,章贡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社区物业治理”工作目标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同心共治,切实发挥“红色引擎”作用,打破小区边界限制,实施街区连片管理,激活基层“红色细胞”,探索“共建共享共治”模式,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我们通过抓组织体系建设、日常考核评比、兜底平台建设、协商共建等举措,走出‘没人管’的困境,破解‘没法管’的难题,补齐‘管不好’的短板。”章贡区住建局局长何晓亮介绍,该区构建了“党组织引领、部门各负其责、镇街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组建了区物业管理行业综合党总支,加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专项组的工作调度和协同联动,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
基础设施老旧不配套、楼栋小而散、居民服务缴费意识低是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的最大成因。针对这一情况,章贡区探索了无物业小区补位措施,将626个无物业小区整合为204个新的物业服务区域,通过“施工+运营”方式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后的物业服务,通过搭建“区属国有物业企业+镇(街道)子公司+村(社区)服务点”三位一体的国有平台体系,为市场失灵、管理失序、自治失能的小区提供基础物业服务。
“我们通过构建红色物业‘大平台’,完善了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创新了‘幸福1+3’治理模式,继续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何晓亮说,按照“小事网格议、大事联席议”“分层协商、分类解决”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动员群众、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
“红色物业”进驻后,小区治理力量得到有效保障,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不仅小区面貌焕然一新,邻里关系也更加和谐。通过“红色物业”深化提质基层治理新路径的探索,章贡区找到了破解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难题的密码和路径,为推进老旧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提供了解决经验和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