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政 袁琳
23000步、804千卡,11月5日在进博会开幕式刚刚结束的下午,本报记者步伐匆匆地走在展览面积约36.7万平方米的超大四叶草展馆中。
以个人脚步丈量,这片四叶草大到或许难以在一日内完全观览;若以环球视野展望,这枚浦江畔的四叶草似乎小如一枚青萍。但这枚小小青萍之中,却拥有凝共识、促共建的包容之力,汇聚着八方来风。
——这是开放之风。我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国际承诺。“扩大参展展品范围,在评估确认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无动植物疫情流行国家(地区)未获检疫准入的动植物产品、食品,经特许审批后入境参展。”得益于本届进博会新增的通关便利举措,阿富汗的石榴首次亮相进博会。
进博会首日,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3》显示,在国际贸易领域出台的相关限制措施数量更多、形式更加多样、限制性更加隐蔽,部分国家对外商投资的安全审查更严的情况下,新时代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博会越办越好,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走出了一条改革与开放、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道路。
——这是机遇之风。大量中小品牌通过进博会平台获得了中国市场的“入场券”。今年首次参会的马来西亚企业富江工业有限公司,带来了多款榴莲产品,期待通过本届进博会获得更多的订单。在本次进博会上,还有非常多这样的首次参展企业。对此,200多家连续6年参与了进博会的“全勤生”们,以逐年扩大的展区面积表达着对“进博红利”的认可。
哈萨克斯坦贸易政策发展中心出口促进部主任扎纳尔别尔戈诺娃·米拉(MiraZha-nabergenova)表示,“通过进博会平台,更多中国消费者了解到哈萨克斯坦糖果、乳制品、果汁等特色产品,希望更多哈萨克斯坦企业加入进博会大家庭,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她说。
——这是启航之风。随着“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的进程,大量企业获得全新的发展方向。由来自格鲁吉亚的沙朗爵士公司与上海天宫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沙朗爵士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喜提”本届进博会参展商的首张营业执照。
上海市交易团“首单”花落青浦。来自上海青浦的采购商震坤行工业超市(上海)有限公司与参展商美国陶氏集团达成3亿美元的采购订单,订单内容涉及有机硅产品等,其中一款改性二甲基硅液体为亚太首发产品。
——这是期待之风。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荷塔威带来了麦卢卡蜂蜜压片喉糖、蜂王浆磷虾油凝胶糖果和麦卢卡UMF20+罗伊氏乳杆菌益生菌压片糖果等。奈卡塔健康有限公司展台负责人孟繁盛对自家品牌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我们未来将持续优化线上线下布局,进一步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这是未来之风。本届进博会的主题是“新时代,共享未来”,展示应用一大批颇具“未来感”的智能技术新成果。在汽车展区,美国国宝级超跑科尔维特的首款混动版本超跑、雪佛兰纯电皮卡等多款车型将在中国首展。梅赛德斯-奔驰卡车此次参展的Arocs系列33466×4云梯消防车集高空救援和灭火功能于一身,与国内消防改装领军企业之一徐工消防合作开发。
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从“中国芯”“未来车”,到“VR眼镜”“AI机器人”,“吸睛”十足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硕果频频亮相。“在这里,新产品能够实现从‘展品’迈向市场的快速蜕变。”欧加隆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吴泽发说。
纵观前路,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来,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见证当下,进博会这株四叶草正在变成世界的幸运草,这些饱含期待的“风”,正集聚成能够自浦江流入太平洋的热烈浪潮,以“进博温度”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热度,令无数机遇堆叠翻涌,令无数期待践行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