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开展“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有效整合和科学配置农村党的组织资源,结合区情实际积极探索适应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形成了“以联合党组织为纽带,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以功能型党小组为支撑”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构架新体系,有效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
北京市房山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开展“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有效整合和科学配置农村党的组织资源,结合区情实际积极探索适应乡村振兴发展要求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创新形成了“以联合党组织为纽带,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以功能型党小组为支撑”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构架新体系,有效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
一是“片区联建”,压实责任。对辖区内行政村数量较多、工作任务量较重的乡镇(街道),按照地域相邻原则,在保持原有各村党组织建制不变的基础上,探索成立片区联合党委(总支),构建“乡镇(街道)党(工)委-片区联合党委(总支)-各村党组织”组织框架,逐级推动基层党建责任传导到“末梢神经”。比如,拱辰街道成立北部片区、西南片区、东部片区、中部片区4个联合党委,明确由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联合党委书记,并赋予村级班子调整建议权、干部考核评议权、重要事务初审权、村务监督检查权、紧急情况处置权、党员发展预审权“六种权力”,每个片区党委配备1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明确组织建设、政策宣传、信息联络、矛盾化解、服务保障“五大职责”,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自实施四大片区管理模式以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效解决了道路维修、停车管理等问题1127件次。琉璃河镇着力构筑“大党建”格局,针对地域跨度大、47个行政村体量多现状,成立12个片区党委,由党政班子成员担任片区党委书记,严格落实包村干部协同抓党建职责,全面压实党建工作责任。
二是“村村联建”,抱团发展。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功能相似、资源相融、发展相促原则,通过村与村之间建立实体或功能型联合党组织,实现“以强带弱”“以富带穷”“以大带小”,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比如,周口店镇深化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经验,发挥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黄山店村“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黄山店村、拴马庄村、黄元寺村、涞沥水村、长流水村、北下寺村、泗马沟村、葫芦棚村8个村成立联合党委,强化党建引领和资源整合、加快乡村环境提升、加强乡村产业再造、丰富乡村治理路径,全面实现拴马驿站、药王谷、涞沥水与坡峰岭等景区联动发展,高标准打造“大幽岚山景区”,初步构建了乡村振兴示范圈,成功入选中央党校乡村振兴案例。佛子庄乡打破村庄行政区划限制,在英水沟5个村成立联合党总支,采取决策联议、活动联抓、管理联促、发展联动的“四联”工作法,深入挖掘沟域宗教文化、音乐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五大文化”内涵,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通全域旅游大循环。截至2022年底,5个村集体收入达到161.4万元,中英水、上英水、查儿村3个村彻底摆脱过去无集体经济收入的困境。
三是“村企联建”,项目攻坚。对有大型企业参与承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村,按照“项目建设、党建先行”原则,推动成立村企联合党组织,着力强化组织引领,实现“纵深合作、无缝对接”,联手推进项目、联合攻关项目。比如,青龙湖镇水峪村是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项目驻地,立足未来产业发展,区国资委、青龙湖镇推动成立水峪村-房山新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村企联建临时功能型党支部,建立健全月碰头、重大事项协商等机制,共谋发展规划、共建发展“智库”、开展项目代建,着力为乡村振兴赋能。石楼镇杨驸马庄村与北京草根堂种养殖合作社成立联合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余次,探索乡村生态亲子游+农文旅研学新路径,创新中草药博物馆、香草堂、草根堂+民宿产业发展新模式,高质量打造融草根堂亲子游乐园、中草药博物馆、精品民宿、农业生产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线路,目前已解决村级劳动力就业40余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
四是“村校联建”,智慧兴村。大力实施“引智工程”,聚焦“优势互补、工作互动、资源共享”原则,推动一批有条件的村与首都高校建立联合功能型党组织,通过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全力提升乡村“智治”水平。比如,长阳镇朱岗子村与北京理工大学成立联合功能型党支部,组建大学生法律援助队,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红色大讲堂、低保户儿童关爱等共建活动,进一步夯实了乡村治理基础。窦店镇大高舍村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联合党组织,组建10支志愿服务队伍,围绕乡村振兴、红色文化、共同富裕、基层治理、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等10个主题,搭设主题党日、党课宣讲、社会实践等5项活动载体,并捐赠党史类书籍100余册,智力助学5名大高舍村中小学孩子,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史家营乡整合乡、村、校三级资源,建立校地共建红色交通线联盟功能型党支部,高校师生送学上门、帮扶困难儿童,开展文旅宣传推介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国家级、市级大学生竞赛平台策划形成的红色文旅项目多次获奖,进一步推动史家营乡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提升、活化利用。
五是“网格联建”,精细治理。深耕网格化管理,在科学合理划分网格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型、功能型党小组,通过“支部引导、小组长牵头、党员互动”等方式,切实推动乡村实现主动治理、有效治理、精细治理。比如,长阳镇朱岗子村依托现有5个网格片区、33个微网格,建立5个党小组,党员网格长兼任党小组长,并选配6名“网格红管家”、18名“巾帼志愿者”、10名“新居民志愿服务队”,围绕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安全维稳等工作,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石楼镇吉羊村把组织建在工作一线上,结合村域环境整治、民事调解、便民服务、护林防火、致富帮扶等重点工作,成立10个功能型党小组,健全完善“12353”主题党日活动机制,常态化发动党员分散、灵活、有针对性地开展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关心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大石窝镇辛庄村在6个治理网格上建立功能型党小组,推行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党小组长参与“五讲五不”积分考评,每个党小组内每名党员带头联系周边4-21户村民家庭,动员指导所包户制作家风家训文化墙、门牌,开展老街坊互帮、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美丽庭院建设、社情民意采集等活动,2022年辛庄村被评为区级“创城”示范村。
(本版图文由北京市房山区委改革办、房山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