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角

象山:山海为基,“两山”为径

□ 余伟忠

“海山仙子国,万象图画里”,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位于东海之滨,三面环海、两港相拥,自然禀赋得天独厚,海洋旅游资源更是冠绝长三角,拥有金色沙滩25处,具有“山、海、湾、滩、岛”的优越自然生态系统。象山向海图强,舟楫为马、海洋为田,是全域美丽的“万象山海城”,是风情独特的“千年古渔乡”,也是未来可期的“百强活力县”。

及锋而试,顺势而为,绘好“万象山海图”。象山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帆船帆板与沙滩排球项目的举办地。象山紧抓赛事契机,以“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为引领,依托海洋渔文化,趣海岸、观沧海、悦渔港、品山水,打造了“时尚东海岸、潮隐西海岸、风情石浦港、斑斓西沪港”四条标志性岸线。位于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上的亚帆中心是亚运会唯一涉海场馆,帆船项目在亚帆中心落幕。在比赛期间,象山亚帆中心广阔的比赛水域给各国运动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场馆各方面组织工作也获得了高度称赞。比赛的落幕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亚帆中心在赛后转型成为融“水上运动、休闲娱乐、健身康体、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上运动基地。亚帆中心港是浙江省首家拥有港口经营许可的游艇码头,象山全面打通海域规划调整、码头审批、俱乐部备案等政策瓶颈,突破政策壁垒,完成从“看海”到“玩海”的转变,首次实现游艇出港即“奔海”,为象山滨海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随着亚运机遇所激起的“涟漪”,象山抢抓发展红利,以海洋运动解锁消费新场景。

开拓创新,蓝色崛起,走好“‘两山’转化路”。象山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结合旅游业的兴起,在闲置农房利用上大胆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具有象山辨识度的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新路径,形成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格局,明确了宅基地确权、流转、鉴证、登记、再流转、抵押担保等全流程实施办法,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打开了“两山”转化的新通道,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新局面。深化“闲置宅基地(农房)+”模式,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和全域旅游发展良好态势,使小渔村旧貌换新颜。一方面,优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品质;另一方面,通过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项目的引入,带动了民宿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象山民宿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到现在的量质并进,以4亿元的小切口牵引出18.73亿元的乡村旅游收入,吸纳农渔民转产转业上万人,带动村民共富成效显著,打通了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转化之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正在“海上两山”理念的发展与行动中,一步步变为现实。海洋不仅是美丽的风景线,更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象山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所在。今年2月28日下午,全国首单蓝碳拍卖交易在象山县黄避岙乡落槌,此次拍卖的是象山西沪港一年约2340.1吨碳汇量,成交总价24.8万余元。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或“海洋碳汇”,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利用蓝碳分担和缓解碳排压力,是绿色发展的另一条可行路径。象山开创性举行蓝碳拍卖,是以市场机制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提升,促进碳减排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科技赋能,多元共享,筑好“人海和谐景”。象山县高泥村因地制宜用“一条鱼”撑起“一地产”,转变思路、靠海吃海,大力发展大黄鱼养殖产业,铺就一条金色致富路。2010年起,高泥村不断迭代升级养殖网箱,扩大面积、升级材料、投入资金,在削减养殖面积的同时提高了鱼苗存活率和亩均效益。目前,该村养殖面积3000余亩,年产值1.4亿元,超过60%的村民从事网箱养殖,户均收入超过30万元,是名副其实的“全省大黄鱼网箱养殖第一村”。水产养殖行业中,苗种的种质相当于高端制造的“芯片”,对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泥村引进象山港湾水产苗种公司,并以此平台与16家科研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建有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攻坚突破岱衢族大黄鱼苗种繁育“卡脖子”技术。在销售端,高泥村组建海韵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行订单生产、统一销售,同时举办大黄鱼美食节,通过“直播带货”“现场卖货”等多元营销方式,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议价能力,大黄鱼销售实现量价齐升。高泥村从“养殖户、市场、政府”三侧需求出发,加快改革突破、系统重塑,不仅解决了养殖的痛点,实现了利润的提升,更促进了业态的丰富,强化了管理的成效。同样落地于高泥村的西沪港渔旅融合海上综合平台,利用西沪港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斑斓海岸现有的基础设施,在养殖网箱改造提升的基础上,配套建设“养殖垂钓+餐饮休闲+海洋娱乐”的海洋牧场休闲平台。西沪港渔旅融合项目将象山旅游向北、向海、向渔纵深拓展,全面实现了乡村共建、共富、共赢,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绿色产业链。

“万象山海、千年渔乡、百里银滩、十分海鲜、一曲渔光”,作为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象山将这五道风景转化为共同富裕的创造路径,把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象山抢抓海洋时代、轨交时代、“双碳”时代、亚运时代的重大机遇,聚焦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持续加快探索以海洋经济为底色的发展模式。因海而兴的象山,始终以勇立潮头的锐气和一往争先的尽头,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海上“两山”的价值转化,全面推动“十四五”高质量绿色发展。念好时代“山海经”,走好时代“共富路”,象山充分发挥海洋、生态、文化集成优势,描绘出一幅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人和的现代版“万象山海图”,为沿海地区深耕海洋、经略海洋,推进“碧海银滩”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了示范经验。

2023-11-0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2561.htm 1 象山:山海为基,“两山”为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