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聚焦“构建苏北农房改善后新型农村社区宜居宜业长效机制”改革试验任务,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聚力重构公共服务供给、空间形态布局、农民就业路径,着力破解新型农村社区服务水平不高、共建共治合力不足、就近就业渠道不宽等难题。相关经验做法被江苏省乡村振兴局宣传推介。
重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创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制,研发“社区积分宝”数字治理小程序,将积分制嵌入社区服务中,引导村居自愿参与社区治理。实施“红管家”引领工程,在社区中成立物业公司,建立“社区党建+物业服务”管理模式,打造党建引领化、物业专业化的党建社区服务体系。探索“医养结合”、互助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在社区内建立老年专用活动中心,推动形成互助养老的良好氛围。
重构社区空间形态布局。社区房屋布局采用单层或双层、两连或三连式组合,打破乡村传统的“独院式、零散式”风格,形成邻里相通的新格局。社区内部采取墙体展现“治水”“河工”“渔家风情”等大湖文化与传统习俗,增强入住农民文化认同感。打造传统农用场所,解决部分农户农机具存放、衣物晾晒、日常生活支出增加等问题,真正让农民住得惯,享受“触手可及”的优质服务。
重构社区农民就业路径。编制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社区周边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形成“社区有生产基地、逐户有增收项目”局面。村民理事会牵头成立劳务公司,为工业集中区及各景区提供安保、保洁、劳务等服务,并与淮安盐化工区、洪泽经济开发区开展用工合作,为社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针对社区内60岁~70岁老年人就业需求,社区劳务公司为其统一购买劳动用工意外保险,人均保险费用约500元,为用工单位解决后顾之忧。 (洪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