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成钰
秋日雨后的大瑶山,轻云薄雾在翠绿山峦与丛林之中涌动,清脆的虫鸣鸟语和着山里农家的鸡犬之声此起彼伏,满目的梦幻、妖娆……
“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这不是出生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脚下的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笔下行走江湖的武侠人物,这是在大山里生活600多年的瑶族人,对生长在大山深处1300余种原生态野生中草药的称呼。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曾五上大瑶山,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结缘众多纯朴的瑶族人,写下寓意深远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
“云中山啊雾中楼,金山秀水不胜收,圣堂山高揽日月,莲花仙居人长寿……”一曲由当地退休干部刘沛盛作词的瑶族民歌《世界瑶都在金秀》,呈现了一幅神秘诱人的大瑶山山水图景和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瑶族风情。
山上种有“摇钱树”林下植有“致富草”
云雾缭绕中,沿着蜿蜒的山路在丛林中穿梭,来到大瑶山60多座山峰中一座叫香草岭的半山处,“香草岭瑶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的老板李富权正带领几名工人在山林间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瑶山上种的都是‘摇钱树’,有圣堂山、莲花山这样得天独厚的旅游景点,更有种类丰富的原生态野生瑶药。”自称“圣堂药农”的80后李富权说。金秀县是世界瑶族支系最多的县份和瑶族主要聚居县之一,有山子瑶、盘瑶、茶山瑶、花篮瑶、坳瑶五大支系,是费孝通所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五朵金花”,李富权是金秀的坳瑶。
“从记忆中的祖辈们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刀耕火种,到现在大瑶山自然资源禀赋的得天独厚,我们大瑶山的人,想不富都难。”李富权的笑声很有感染力。
“我爷爷是村里的土瑶医,经常带我到山里采摘一些野生草药,种在门前屋后,有人来看病,就到地里去摘一点。”李富权说,自己认识很多种山里的野生草药,也懂得很多药理知识。
2009年,李富权和当地的很多年轻人一样在广东打工,眼界也开阔了很多。在一次接触中草药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家乡的名贵中草药大有“钱途”。
2012年,他辞职回到村里,连续在大山里种了70多亩名贵中草药“七叶一枝花”,仅2016年就收入600多万元,赚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这个‘肉疙瘩’就是七叶一枝花,又名‘重楼’,它的主要功效是抗肿瘤、抗癌、消炎止痛,是云南白药的一个主要原料;这个是多花黄精,是我们在林下仿野生种植的,它有补精益气、延年益寿的功效;这个叫八角莲,是我们瑶药里的一个名贵品种,它的主要功效是化脓止血以及促进细胞再生……”介绍起基地里的各种瑶药“宝贝”,李富权如数家珍。
曾专门对口服务这家瑶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的金秀县委办副主任陈集勇介绍说,李富权是金秀县实施“万才返乡,振兴家乡”行动中发展大健康(瑶医药)产业引回的132名返乡人才中成功创业的典型案例之一。2017年以来,李富权以“统一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配送、统一销售”模式,引导并吸收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或联合种植形式,带领群众保护青山,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4000余亩,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带领当地群众种植中草药脱贫致富,受益群众528户,其中贫困户就有278户。
金秀县每年开展各类在外人才摸底排查80次以上,按照乡镇、工作领域和人才类型进行分类,建立了1116人次的在外金秀籍人才库,安排县、乡、村三级362名领导干部一对一结对联系和服务返乡人才。每年在县、乡、村三级分别召开多场返乡人才座谈会,汇报家乡发展情况和下一步重点推进的项目,听取返乡创业成功人士的故事,收集促进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整理出台《返乡创业政策汇编》,在土地、资金、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每年分批次提供返乡人才培训300余人次,打造了一批返乡人才创业示范点,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也为全县瑶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据了解,金秀县目前有林下经济面积116.26万亩,产值15.53亿元。全县参与林下种植中草药农户达10055户3.52万人,成立中草药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建成瑶药材种植基地21个,种植面积18万亩,主要有鸡血藤、黄花倒水莲、草珊瑚、七叶一枝花等2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4亿多元。
精准“把脉”瑶医文化传承千年“神奇”古方
秋日雨后的傍晚,大瑶山凉风习习,清爽而宜人,从身穿手工绣制的精美民族服装的瑶族人身边走过,一抹淡淡的草木清香扑鼻而来,为大瑶山的瑶族文化平添了一份莫名的神秘。
走过街头,随处可见的就是“瑶药泡浴”的小店。据了解,瑶家十分重视泡澡,无论严冬酷暑,每人每晚都必须入“庞桶”内浸泡全身,既洗涤刀耕火种时沾染的炭灰泥迹,又通过温水浸泡解乏,使血脉流通,便于入睡。
据说,瑶族有一种“三泡瑶药”,妇女产后药浴三天就可以下地劳作,不怕风吹日晒,而且形体保持苗条,肤色红润,被称为瑶族神奇的千年传世古方。
金秀瑶医堂馆长莫昌宇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也是一名家传瑶医,广西覃氏瑶医的第14代传人。据他讲,瑶医大多用单方、验方,一般一种单方治一种或数种疾病。瑶医医术多为祖传,父传子、子传孙,且多为单传,有的则传媳不传女,一直被民间称为“神秘瑶药”。
莫昌宇介绍说,瑶医有句俗语:“百草都是药,用得着是宝,用不着是草。”在识药用药上,有“藤本中空消水肿,对枝对叶血瘀通,刺多毛多消火热,面光多浆排毒脓,因疾施药须过细,叶茎根果效不同”的口诀。自古以来,瑶医都是自己诊病,自己采药加工、配方发药,没有专门配方卖药的药师或药店。瑶医根据形态、性味功能及临床应用特点等将一些传统常用药物归纳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这些传统瑶药共104味,被后人称为“老班药”,即祖上传下的药物之意。“虎”类药物性能峻猛、见效快,多为消肿止痛类药,有一定毒性;“牛”类药物性能强劲有力而持久,多为舒筋活络、强筋壮骨补肾类药;“钻”类药物性能强劲攒透、通达经络、透利关节,多为行气止痛、散瘀消肿类药;“风”类药物性能多样,多为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调经类药。
据莫昌宇介绍,广西覃氏瑶医行医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由于瑶医瑶药深藏在大瑶山中,不被外人所知,直到覃氏瑶医第11代传人覃孝章,应当时荔浦县令之邀,来到荔浦县行医,瑶医行医范围才扩展至大瑶山之外。解放初期,覃氏瑶医第12代传人覃德坤老先生走出山高林密的大瑶山,成为瑶族第一代医科大学生,后以祖传绝技治疗肿瘤、红斑狼疮及各种疑难病症享誉盛名。1983年,覃德坤老先生在桂林行医时,为一名在大庆油田工作的工程师治愈了重病,后受其邀请于1985年北上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办瑶医机构,1998年成立了全国首家瑶医医院——大庆德坤瑶医特色医院。
2004年,全国首家公立瑶医医院在广西金秀县成立。现今,北京、上海、大庆均开设有瑶医医院;广西金秀、都安、恭城三个瑶族自治县均设有瑶医医院或在中医医院设有瑶医科,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其仁爱分院均设有瑶医诊室,广西中医药大学还设有瑶医药学院。
2012年9月19日,金秀县瑶医医院颁发了首批《瑶医医师资格证书》,初步解决了瑶医医师在县域范围内的行医执业问题,规范了瑶医药准入制度和执业行为。
继2021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条例》之后,今年7月,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又批准了《恭城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条例》《富川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条例》,持续推动广西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打响“世界瑶都”品牌发展瑶医药大健康产业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最长寿的民族之一,也是典型的山地民族,“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
南宋《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联袂而舞,谓之‘踏瑶’。”“踏摇”即是“跳盘王”,瑶族盘王节即是由“跳盘王”发展而来的。“跳”即“舞”之意,“跳盘王”是指人们载歌载舞以谢盘王的恩德,并祈盘王保佑子孙平安。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散居在群山中的瑶族人都会聚集在一起,敲响自制的黄泥长鼓过“盘王节”,这也是他们最热闹的一次集市贸易活动。
自古以来,瑶族人就将瑶药用于交易,换取所需物品,也有瑶医走街串巷,甚至跨省行医。但是,长期以来,世居大山深处的瑶医只为本家族服务,造成特色瑶药产品创新受阻,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基本没有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的成药及保健品,缺少精品和拳头产品,没有形成知名品牌。
费孝通曾在《四上瑶山》中写道:“‘靠山吃山’也许是山居民族更广阔的出路。”最令当地瑶族民众敬佩和难忘的,是在费孝通的极力推动下,1984年,来宾市象州县的桐木、柳州市鹿寨县的头排两个平原乡镇划归金秀县,一举解决了长期以来大瑶山粮食匮乏、贸易市场落后等问题。
“金秀县作为瑶医药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瑶医药的大本营,有着底蕴深厚的瑶医文化。这里丰富多样的瑶药资源,为打造‘中国瑶药之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金秀县委书记谭玉成经过深入调研后认为,金秀县先后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中国瑶医药之乡”“全国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中医壮瑶医养生保健示范基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具有发展瑶医药大健康产业的独特优势。
金秀县工业园瑶医药产业园就建在大瑶山脚下的桐木镇,全国唯一一所“二级甲等”瑶医医院也建在这里。为全面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金秀县打响“世界瑶都”“南方瑶药之都”品牌。
2017年,金秀县在瑶医药产业园内建设粤桂协作—金秀县瑶医药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同时建设金秀县桂中大瑶山现代瑶医药与保健品智能制造产业园,配套建设金秀县智慧物流储运中心,建成后将成为集现代瑶医药与保健品智能制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
据了解,金秀县现有瑶药加工生产企业24家,2022年规上瑶医药制造业企业共完成产值6914万元,同比增长27.5%。同时,金秀县启动瑶医药特色病种经典名方挖掘普查工作,共挖掘整理出偏方、秘方、验方1万多个。104种经典瑶药和重点临床使用的14种瑶药列入广西首卷瑶药质量标准目录,获得国药准字号产品8项,研发出瑶药养生酒、药膳、瑶王膏、瑶药茶、瑶药浴系列产品40多种。瑶医医院申报74个专利,10个专利已获证书,64个专利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受理通知书,完成5项专利科研成果转化。“瑶药产后三泡颗粒剂”是广西首个获批准的瑶药院内制剂,目前在广西各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为加快推动瑶医瑶药康养产业化发展,金秀县按照“山上种药、山下制药、山中康养”及“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先后编制《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药发展“十四五”及2035年远景规划》《金秀瑶族自治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20-2030年)》等规划,推动瑶医药、旅游与健康养生、康复疗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整合开发大瑶山康养旅游资源,依托“瑶医药体验+药膳保健+生态理疗”等系列产品,全县共注册登记与养生长寿健康产业相关的经营主体521户,培育8家具有民族特色的养生瑶医瑶药企业,拥有瑶医药健康养生旅游服务企业、工商户23家,县内瑶医药特色康养文化展示8处,有瑶医药特色诊所33家、瑶医瑶药店铺589间、瑶医药博物馆1个。
目前,金秀县内所有旅游景点均纳入瑶医药特色康养文化展示范围,每个民宿点都有瑶医药入驻。全县超过5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康养旅游工作,占全县人口的1/3,以文化康养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80.3%。2022年,金秀县共接待游客551.8万人次,旅游总消费49.6亿元。
“神奇的‘瑶浴’,经过数百年历史,几十代人的不断传承,堪称瑶族人与大自然苦斗的‘盔甲’。它不仅记录着瑶族人艰难的生存足迹,更闪耀着瑶族人的群体智慧,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承’,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金秀汇萃本草瑶药产业有限公司瑶浴工厂厂长韦开奖的言语中充满了对瑶医药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