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艳杰
今年以来,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以“无讼”理念为指导,深化“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为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现资源整合、效能聚合、力量融合,周密编织解纷网,促进基层治理从“化诉止争”向“少讼无讼”实质化转变,助推宁德“宁人息事”无讼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资源整合织实联动防讼“治理网”
近日,一面绣有“司法为民,公道人心”的锦旗被送到周宁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治中心”)。
原来,林某受某社会服务公司雇佣,安排在某单位负责保洁工作。2022年11月2日,林某在上班期间突发脑出血死亡。事后,林某家属与该公司因死亡补偿款多次协商未果前往社治中心寻求帮助。中心了解情况后,联合县法院、人社局等部门组织林某家属与涉事公司、单位协调,最终纠纷得以有效化解。林某家属向中心送上锦旗表示感谢。
小小的一面锦旗,承载的是群众的信任和满意,也让人看到了社会基层治理“一站式”服务模式发挥的积极作用。
2021年6月,周宁在全省率先成立社治中心,经过两年多运行,已形成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司法等8个部门常驻、其他部门轮驻的“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模式。
社治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1100多人次,受理各类事项共计337件,办结329件,一次性办结率97.6%,切实发挥了“一站式”集聚效应。
效能聚合织密联调化讼“覆盖网”
“法官,您好!我是社治中心的调解员,正在调解一起因意外事故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希望邀请你们一起参与调解……”在周宁县社治中心“法官e站”视频会议室,一场“云”调解正在进行。
周宁县人民法院法官了解情况后立即通过“法官e站”与其联系,法官和调解员从法、理、情的角度出发,为双方耐心讲解、细致分析案件事实、法律关系,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这是社治中心探索建立“互联网+社会治理”服务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2022年11月,周宁县人民法院自主研发“一码解纷”诉讼服务平台——“法官e站”云平台,县委政法委第一时间将“法官e站”全面引入社治中心和各乡镇综治中心,并逐步向村(社区)延伸,目前已覆盖147个行政村,形成“网格—村—镇—县”四级矛盾纠纷综合治理雏形。对线下调解不成的诉求,可远程连线“法官e站”,由法官线上调解,调解成功后在线予以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调解不成功的,可通过“法官e站”进行网上立案。进入诉讼的纠纷,法院也可根据案件情况,委托社治中心调解。
力量融合织细联合息讼“协作网”
助力解决烦“薪”事,成功结清390万元拖欠工资,涉及农民工80余人;解决上学难题,筹集救助资金,用心用情让玛坑乡杉洋村困境儿童无后顾之忧……在社治中心,一个个信访“疙瘩”慢慢解开,一张张“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
“我们建立信访纠纷‘3+X’联席会议机制,以法官、援助律师、首席金牌调解员为主体,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调解力量全面整合,在集成资源、再造流程、打通数据、压实责任方面下功夫,将社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一站式’解开百姓心中的‘千千结’。”周宁县社治中心负责人说。
社治中心成立以来,成功化解伤亡、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329起。经社治中心协调解决的事项,一般件可立即当场处理完毕,相对复杂的初信初访件解决时间从以往的1~2个月减到目前的最快5个工作日,最迟15个工作日即可有效解决。
“实践中,矛盾纠纷调处资源散落在基层,单体小、数量多,作用发挥不明显。如何让群众解决诉求不再‘多头跑’,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绕不开的痛点和堵点。周宁县将持续以‘无讼’创建为抓手,优化流程、完善机制,激发基层治理‘源动力’,助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成讼’,真正实现‘宁人息事’现‘枫’景”。周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蓝杰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