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国辉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对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建设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和美乡村,必须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能力。高水平的乡村治理效能,能够为乡村秩序稳定,乡村生活环境改善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也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但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我国还存在城乡数字化治理能力差距较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足、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不足等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要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效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不断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能力。数字技术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整合数字信息资源,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着力发挥数字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支撑作用,繁荣发展乡村网络文化,构建乡村数字治理新体系。着力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数字化治理是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破解乡村振兴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地方政府应立足乡村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制定符合本地的相关数字乡村治理制度,促使乡村在数字化治理过程中有规可循。加大对农民数字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数字化素养,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激发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二是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从而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乡村人才使用机制,制定和出台符合乡村人才现实需要的政策措施,确保乡村人才不仅引得进,更要留得住。做好乡村人才的保障服务,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民生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当好乡村人才的“店小二”,解决乡村人才的后顾之忧,促使乡村人才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岗位当中。加强工作薪酬保障,建立乡村干部工资福利动态增长机制,不断稳定和壮大乡村工作者队伍。加强和完善对乡村干部的考核,构建乡村干部与乡村振兴绩效考核联结机制,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基础。农村遍地是资源,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要善于寻找并激活处于沉睡状态的要素资源。充分利用村集体自然资源,采取公开发包、土地入股、规模经营、旅游开发等形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盘活集体资产,推动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摸清资产底数,通过租赁、承包、联合开发等形式加以盘活,在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中实现其经济价值。发挥区位优势、服务优势和产业特色,合理配置各种资源,释放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农村集体经济获得长效发展。
四是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在乡村治理中,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是推动乡村治理有效进行的关键。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民不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监督者,要将农民的意见和作用贯穿乡村治理的始末。乡村治理过程中信息要透明和公开,建立信息发布渠道,如村务公告栏、村务网站等,定期发布与乡村治理相关的信息。确保乡村治理信息对村民透明和公开,让农民了解决策过程和内容。不断加强宣传和引导,通过各种有效形式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进而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作者单位:中共江西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