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福建东侨开发区创新招商模式壮大主导产业

今年1月至7月共签约项目19个,协议总投资69.8亿元

□ 本报记者 丁南

招商引资是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近年来,福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创新招商模式,完善招商工作机制,成功培育锂电新能源千亿产业集群,推动全区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

“链长制招商”壮大主导产业

东侨开发区持续推行“链长制招商”,实行定人定链挂钩责任制,开发区主要领导为总链长,全面统筹协调招商引资工作,各常务链长、副链长负责紧盯任务目标,组织链条内相关人员有效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项目引得来、落得下、建得快。

一方面,重点围绕锂电上下游产业、储能产业以及智能装备制造业等招商方向,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强化产业政策研究,科学谋划招商项目,绘制产业链图谱,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库,推动生成一批补链强链延链的优质项目;另一方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开展“绿色”招商、“生态”招商,着力推动开发区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截至今年7月,东侨区共签约项目19个,协议总投资69.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1个,总投资15.8亿元;服务业项目8个,总投资54亿元。

“全员招商”凝聚招商合力

东侨开发区牢固树立“全员招商”理念,采取“一把手招商”“走出去、引进来”等招商模式,形成“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的良好局面。主要领导深入落实“一把手”招商责任,精准对标抓实招商“第一要事”,统筹协调全区招商引资工作,不定期开展项目对接洽谈活动,大力引进一批优质项目。

成立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工作专班,由分管招商的领导为组长,经发局、商务局、建设局等10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专班成员,明确年度任务目标,通过对接洽谈、事前评估、履约监管,压实各方责任,共同推进项目精准落地。

组建一线招商干部队伍,由商务局牵头,各招商责任单位指定专人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相互配合,形成工作整体合力,积极协调项目推进中存在问题,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效。近年来,东侨开发区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前往深圳、东莞等地外出开展招商活动累计11次,对接企业39家。

“载体招商”激发招商潜能

东侨开发区依托国家级经开区发展优势,建立开发区特色招商载体,健全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深入吸引高品质项目落地东侨。成立锂电新能源产业供应商服务中心,通过积极宣传推介产业政策,为锂电供应商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标准厂房、人才保障、租金减免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吸引产业链供应商企业入驻,持续推动产业链企业从办事处—分公司—子公司—总部转型。

同时,强化政企联动,采取“双主任制”,由东侨开发区商务局、时代新能源公司和新能源科技公司采购部门各派员担任主任(政府方代表和企业方代表各一人),不定期开展联席会议,协调解决企业入驻及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保障各项措施落细落实。截至目前,锂电新能源产业供应商服务中心入驻企业21家,落地企业19家,上市企业5家。

全面加快锂电智能制造配套产业园(门下园区)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新模式,通过开设“标准地”专窗、优化流程等方式,打造“交地即交证”“五证同发”“拿地即开工”集成审批新机制,为新招商工业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首批入园4家企业已完成摘牌。

2023-09-18 今年1月至7月共签约项目19个,协议总投资69.8亿元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61531.htm 1 福建东侨开发区创新招商模式壮大主导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