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甄敬怡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快递的发展步伐也在加快。随着《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相继出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将更为深化,县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农村流通体系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加快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商品和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效顺畅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有力举措,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撑,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中央财办等部门印发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建设高效顺畅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推进农村流通设施和业态全面融入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围绕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支撑等作出部署。《指导意见》提出,围绕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两个突出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流通设施短板,强化节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
《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基本建成设施完善、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顺畅的农村现代商贸网络、物流网络、产地冷链网络,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农村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到2035年,建成双向协同、高效顺畅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商贸、物流、交通、农业、供销深度融合,农村流通设施和业态深度融入现代流通体系,城乡市场紧密衔接、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形成良性循环。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城乡间的消费差异会进一步压缩,农村消费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这一趋势将赋予在农村流通领域进行更大投入的快递企业以更强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成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近日,多部门联合印发了《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供应链、物流配送、商品和服务下沉以及农产品“上行”。《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在全国打造500个左右县域商业“领跑县”,90%的县达到“基本型”及以上商业功能。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刚在8月15日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两年,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县域商业网络持续完善,2022年,全国建设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983个,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3941个。
在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方面,李刚表示,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将鼓励电商带头人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进行村播、店播、厂播,促进优势、特色、品牌农产品线上销售。同时举办村播大赛等电商赛事,提高创业技能。充分挖掘农村“土特产”资源,培育一批“小而美”的农村电商特色品牌,变“流量”为“销量”。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争取用3年时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物流配送中心、村村通快递。支持电商平台下沉农村市场,提供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县域商业体系。
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在增加农民收入、有效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将持续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逐步建立起“骨干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生鲜电商”的多渠道流通格局。积极推动建立安全、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拓宽农产品上行渠道,让农民的好收成变成实实在在的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