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宣传案例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我社收到了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有关部门和地方提交的许多创新案例,所涉内容广泛。
广东省提交的创新案例主要包括:佛山市生态环境领域“办事不求人”,“四个深化”构建企业服务体系;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照通行”,协同提升准入准营便利化服务;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生病企业”因企施策、靶向治疗,推行“诊疗式”重整,化解经营主体债务危机;珠海市推进登记注册确认制特区立法,推进“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惠州市推行“互联网+政府采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江门市以产业园为切入口,服务乡镇园区经济,畅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米”;中山市“带押过户”业务升级,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肇庆市税务局用好税收大数据,助力招商引资;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区级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持续深化信用越秀。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创新案例主要包括:钦州市通过“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融资服务”新模式,搭建广西首个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新渠道;北海市施行项目竣工验收集成“一站式”改革,变“最后一公里”为“最快一公里”,破解项目审批难题。
湖南省各地和有关部门提交了许多创新案例。如:永州市创新“信用核查+告知承诺+审管联动”模式,打造“宽进、快办、严管”政务服务环境;衡阳市利用大数据实行数字化管理,探索推出“赋码入企、一码护商”保护机制,优化“软环境”提升“硬实力”;岳麓高新区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重庆市发挥信用信息作用,打破“信息孤岛”,搭建“信息金桥”,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
陕西省提交的创新案例主要包括:榆林市上线运行“营商环境监测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同时加快构建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动分级分类监管。西咸新区以“风险”定级,因“措施”分类,积极探索基于风险等级的分级分类审批。富平县通过优化机制、政策、发展、服务,助力县域发展走出高层次人才引进困境。
甘肃省提交的创新案例主要包括:兰州新区搭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金通”,打造“永不下线”的绿色金融超市;酒泉玉门市将信用监管根植于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为提升监管效能“加码”;张掖经开区聚焦“强工业”,深化“三项改革”,推行“四项机制”,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增动力。
对各地的营商环境创新发展案例,本报将予以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