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向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为浙江省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山区海岛县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事关浙江省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建设的全局。
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使命的高校,在助推浙江省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将高校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有效嫁接运用到促进山区海岛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能有效促进实现“双赢”的良好局面。笔者认为,高校可从科技成果转化、社科赋能、人才输出等方面着力助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
以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持续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有力抓手。
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运用好“科技特派员”制度,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对接精准帮扶,助力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高校科研机构(院所)可将科研中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嫁接运用到山区海岛县域内的现实资源需求中,开展针对性强、实用性高、效益好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合作,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提升产业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搭建成果转移转化平台。高校可在山区海岛县设立科技转化服务中心、产业研究院等相关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利用其在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人脉资源和影响力,能有效打通山区海岛县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渠道,让科技成果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合力营造山区海岛县科技创新氛围和文化。高校将先进的科技创新理念和方法植入融入当地,传播科技创新精神和文化,能有效激发山区海岛县的创新创业热情和内在活力,以科技创新带动当地积极干事创业。
以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
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实现物质层面的高质量发展,还要实现精神层面的高质量发展。持续贯彻落实好2021年浙江省社科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行动动员部署会通过的《三门共识:社科赋能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行动的倡议》,是高校助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
持续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高校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组织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专家团队奔赴当地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积极发挥“智囊团”作用,为山区海岛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诊问脉,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持续探索多领域合作工作机制。深化丰富校地合作办学模式,根据山区海岛县域实际特点,将高校特色优势学科精准合理布局山区海岛县,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力,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持续做实山区海岛县“文化特派团”服务工作,精准聚焦文化服务需求,将文化资源、人才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动力。多措并举扎实落实社科赋能各项工作,确保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取得实效。
以人才输出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
人才是推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一方面,各高校应聚焦服务山区海岛县,实施一揽子人才培养行动计划。高校在深度了解山区海岛县发展所需所求基础上,立足需求和目标导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实习实践等重要环节中细化落实具体行动方案,鼓励引导广大学生奔赴山区海岛干事创业。
另一方面,山区海岛县要做好“引才、育才、留才”大文章。做好“引才”工作,重点从高校引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卫生、农业农村等领域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为当地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做好“育才”工作,要持续加大党政人才、乡村振兴人才和企业人才培育力度,多部门协同合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做好“留才”工作,要为人才在山区海岛建功立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服务,解决人才扎根山区海岛的工作生活后顾之忧。
高校赋能助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探索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合作对接机制等。高校要立足山区海岛县情实际,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技成果等众多资源优势,努力构建双方优势互补、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在助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中国计量大学教师,本文系浙江省“社科赋能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行动”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