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薛秀红
7月29日傍晚,记者走进位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簇镇北村的养老驿站,阵阵饭菜香从厨房里飘出来,对已跑了一天的记者颇有吸引力。几位老人坐在门前的椅子上,一边唠家常,一边等着开饭。旁边的黑板上写着晚餐的菜谱:洋葱炒肉、炖菜、土豆丝、凉调豆角。云簇镇包村干部安江丽向记者介绍说,在镇政府、村委会和村民们的齐心协力下,北村的养老驿站已运行4个月,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自2022年以来,榆社县在北寨乡先行试点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就餐洗浴、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站式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在村里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托养和照护。居家养老工作得到了干部群众、老年人及其子女的一致好评,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
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近年来,榆社县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在持续加强“医养结合”、乡镇敬老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尊重农村老人不愿离村集中养老的意愿,着力探索广覆盖、低成本、本地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驿站”,以实现农村养老“离家不离村”,建起以县级养老机构、乡镇敬老院、农村养老驿站三级养老服务格局。
在榆社县北寨乡赵王村、下城南村居家养老驿站,前来就餐的老年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共享美味的饭菜,一边聊家常,其乐融融。2022年,榆社县在北寨乡先行试点实施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利用近6个月时间,在全乡17个行政村全面铺开,重点针对有需求的困难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创建以“六助”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养老驿站,满足本村老年人就餐、洗澡、洗衣等基本需求。
随着北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留守老人渐渐多起来,70~80岁的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近20%。为了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今年3月,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北村村委会完善了之前“日间照料中心”的设施,创办了养老驿站。目前,养老驿站服务对象主要是70岁以上的低保户、五保户、孤寡和残疾老人,共11人。
据了解,北村所在的云簇镇共有22个行政村,截至目前,已经完成16个村居家养老服务驿站的创建工作、占比73%,还有2个村正在新建养老驿站,新建完成后全镇养老服务驿站创建工作占比将达82%。
资金保障是关键
养老驿站要持续运行,资金保障是关键。为此,榆社县探索出“四个一点”指导思想,即财政支持一点、集体自筹一点、社会捐赠一点、个人负担一点。
安江丽向记者介绍说,北村驿站里的每位老人每月交300元,平均1天10元,在养老驿站吃三餐,早饭比较简单,中餐和晚餐都是两荤两素,算下来成本大约在16~17元。“差价6~7元怎么补?”记者发出疑问。北村村支书任军飞立即拿来一摞账本,“这上面记录着每位捐赠者的名字和捐赠数目。”记者接过账本,任军飞的名字映入眼帘。据任军飞介绍,养老驿站开业前3天,包括外出务工者在内的60多位村民,听到村里要建养老驿站,纷纷给任军飞“发红包”——1000元、500元、200元不等,3天捐款28600元,还有一些村民送来了米面油和蔬菜。
“村委会的会计担任服务员,负责采买工作;厨师负责三餐和打扫庭院,两个人的工资合计2000元,在村里的光伏扶贫分红中专项列支,不走老年驿站的账。”安江丽向记者解释说。
记者注意到,就餐的老人中有一位拄拐杖、黑脸膛的老人。安江丽介绍说,这位大爷叫姚建民,是村里的五保户。“自从有了驿站,我没落下一顿,这儿的饭菜很对我的口味。”姚建民开心地说。安江丽接话茬说:“老人残疾,无儿无女。以前三餐都是凑合吃一口,现在三餐营养搭配,老人比以前精神多了。”记者问姚建民大爷的收入,旁边的会计赵玲回答说,“老人各种补贴加在一起一年有1万多元,一年3600元的伙食费,够用。”
此外,老人在这里还可以享受洗澡、理发、洗衣等服务。
驿站院内还专门辟出一块菜园,种了玉米、黄瓜、豆角、茄子等作物。“我们将院内的空地开垦利用,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种菜。别小看这个菜园,不但县里一年补助1500元,而且这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田园式养老很受老人欢迎,不仅丰富了驿站的‘菜篮子’、节省了开支,最重要的是让老人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任军飞乐呵呵地说。“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种了大半辈子的地。现在我们种种地、出出汗,身上心里都轻快了。没事就看看这些菜,心里头也美美的!”驿站的老人高兴地说。
可持续发展是根本
为确保养老驿站平稳运转,榆社县通过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行之有效的运行模式。
“驿站运行前,我们申请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到场验收,办理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厨师办理了健康证。我们制定并不断完善成型了七项制度,即食品安全、应急保障、财务管理等,并且做到制度上墙、执行到位。”说起这些,安江丽滔滔不绝,“我们还建立了统一的运营和服务标准,严格制定标准化就餐登记表。您看,这些账本记录了每位老人的就餐情况、每天采买支出以及三餐伙食情况,方便老人和他们的子女查阅。”
如果这些捐款用完了,村里怎么办?如何让驿站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记者提问,任军飞表示,明年县里会出台一些专门针对居家养老的政策,会有一些补贴。“我们村集体产业盈利的话,也可以拨付出一部分资金补贴驿站。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老人需要我们,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让这些老人安心、舒心,让老人的子女放心、省心。”
养老,是最大的民生。近些年,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全国农村养老服务推进会议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打造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四梁八柱”,争取到2025年基本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形成布局完善、功能互补、统筹衔接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记者离开驿站时,老人们也已吃完晚饭,纷纷来到院子里的水龙头下洗碗。菜园四周种植的格桑花正开得肆意,在傍晚的微风中轻轻摇曳,宁静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