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视角

兰溪:体育“四有”让全民健身“出圈”

□ 本报记者 富庆熙

□ 黄 维 陆英健

城乡有统筹、健身有地方、运动有技能、活动有氛围。近年来,浙江省兰溪市积极构建“四有”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夯实全民健身发展基石。今年3月,这一做法得到国家体育总局的肯定,并要求兰溪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营造良好氛围,为健康浙江建设提供更好基础。

兰溪体育“四有”模式如何构建,为百姓带来哪些体育红利?日前,记者走进兰溪,探究这座江南小城全民健身“出圈”的缘由。兰溪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钟晓峰介绍,目前,兰溪镇街与村社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健身苑点覆盖率达到100%,城乡“15分钟全民健身圈”已经形成。

绿道成为运动风景线

位于金衢盆地腹地的兰溪,兰江、衢江与金华江在这里交汇,这座江南小城恬静而悠闲。岸边、江中、场上,以及公园、绿地、登山道,到处都是热闹的健身场景。

57岁的胡丽娟已经当了外婆,身穿一袭运动装,看上去精神抖擞、神采奕奕。遇见她,是在兰江沿岸的绿道上。她是这条绿道的“常客”,经常来跑跑步、兜兜风,这天的计划是跑10公里。

胡丽娟与跑友王巧仙对这条绿道赞不绝口。这是兰溪首条智慧步道,沿途设置4个信号采集站点,只要正视屏幕摄像头,就能自动识别人脸,并开始记录运动信息。“不用带手机,就能知道自己跑了多少公里,很方便。”王巧仙介绍,这样的体验,既便捷又有趣味性、科技感,许多居民不仅坚持跑步,还陆续参加过多场马拉松赛事。

记者了解到,兰溪以兰江、衢江、金华江“三江六岸”为主体,目前已建设绿道28条,长度超过200公里。绿道的品质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功能更加完善,满足民众健步走、跑步、骑行等不同需求。兰溪的绿道,成为青山绿水、城市乡村间一道道运动的风景线。

赛事架起邻居沟通友谊桥

一场场赛事,也是运动爱好者展示人生的舞台。且不说胡丽娟参与的兰溪乡村马拉松赛,以及声名远播的横渡兰江、龙舟竞渡等赛事,普通民众更喜爱的是“家门口”的体育赛事活动。

近日,兰江街道青松社区的邻里运动会再次登场。比赛在兰溪实验小学举行,设置了拔河、夹弹珠、保龄球、兜球、滚铁环以及亲子运动跳圈圈等项目,场内场外人头攒动,就像过节一样热闹。

青松社区党委书记徐旭红介绍,邻里运动会已经举办了14届,每次筹备比赛,最让她“头痛”的是“如何控制规模”,因为想参赛的居民太踊跃了。居民热衷参与的背后,也让徐旭红很感慨:体育成为邻居沟通的友谊桥,也是邻里和谐的黏合剂。

75岁的丁春洪对此感同身受。她因中风后行动不便,一度闭门不出。邻里运动会让她重新走出家门,今年的运动会夹弹珠比赛中她又亮相了。左邻右舍纷纷帮她推轮椅,这让她更加感动。

一场场邻里运动会,让这个已过“四十不惑”的老小区,重新焕发了生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见缝插针地在小区内增添了一批健身设施,果然又得到居民如潮的好评。

越办越好的邻里运动会,宛如蒲公英的种子,随风散播到更多的地方。记者了解到,目前,兰江街道13个社区都开始举办邻里运动会,这个“体育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大。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

杨初放有好几个身份:兰溪江南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兰溪市武术协会主席、兰溪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会长。不过,他最看重的还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老百姓有需求,我们就办。”杨初放说,老百姓对全民健身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对科学健身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亟需一支技能精、热情高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杨初放主动请缨,利用场地、师资等优势,依托江南职校建立了兰溪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心。4年来,每年都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以上。

“哪些运动项目缺乏科学指导,我们就培养哪方面的指导员。”杨初放介绍,近几年太极拳、篮球等运动推广普及力度大,就加大了这两个项目指导员的培养力度。以太极拳为例,中心派出骨干前往16个镇街授课教学,严把质量关,综合考评通过才能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

目前,兰溪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665人,平均每个行政村(社区)拥有4.75人。除平时在各个健身站点辅导外,还有一些走进了健身房、体育培训机构等。

体育经济迸发无限活力

兰江上龙舟竞渡,水亭畲族乡下方泉村的新天地生态休闲农场里跑马场、垂钓场、射击场等休闲经济方兴未艾,永昌街道百凤林村的汽摩越野基地经营得风生水起……如今的兰溪,每一个赛场都在迸发出体育经济的无限活力。

百凤林村位于丘陵地带,山多地少,山林面积2280亩。该村党支部书记何庆涛介绍,几十年前因为道路崎岖,骑自行车到村口后还得扛着回家,“吃足了苦头”。没想到,现在崎岖、泥泞的山路却成了“宝”,5年前,百凤林村开始打造越野车、卡丁车基地,7公里的卡丁车赛道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体验。

还没有进村,记者已经听到马达的轰鸣声;走进基地,一辆辆卡丁车在迂回曲折的山间赛道上风驰电掣。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呈现。目前,该基地年接待5万人次,不仅带动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就业,还带火了番薯等农特产品销售,实现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

2023-06-1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8487.htm 1 兰溪:体育“四有”让全民健身“出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