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岭市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材料、时间、距离、费用“五个减”,持续提升服务精准性、便利度、满意率。2022年度,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荣获台州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经济稳进提质先进集体和五星县级政务服务中心。
□ 阮楠斌
浙江省温岭市聚焦政务服务、投资项目、资源交易三大领域,深入实施15项优化政务环境改革举措,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环节、材料、时间、距离、费用“五个减”,持续提升服务精准性、便利度、满意率,高质量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落地。2022年度,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荣获台州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经济稳进提质先进集体和五星县级政务服务中心。
迭代一窗“办”模式
为了提升政务服务环境,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采取扩面提质“一件事一次办”、拓展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推行办不成事“兜底协办”、升级组团上门“流动捷办”等新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扩面提质“一件事一次办”。今年以来,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系统梳理精简“一件事”项目,取消不必要事项,拓展服务领域,分批整理公布“一件事”目录清单,分类调整设置“一件事”办事专窗,定期开展“一件事”落地回头看,总结分析并整理形成标准化服务规范,为部门高效协同和企业群众办事提供参照。截至目前,已新落地“一件事”事项22项,全部形成标准化服务规范,新一批18项“一件事”有望近期出台实施。
——拓展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延伸“跨省通办”专窗业务触角,聚焦在外温岭人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办理频次高的事项,借力省外温岭商会和属地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在外温岭人“跨省通办”联动机制,运用浙里办、政务服务2.0系统,推行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引导教办,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截至目前,已与全国30家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实现“跨省通办”,并与四川省阆中市温岭商会达成合作。
——推行办不成事“兜底协办”。聚焦企业群众“办不成”“很难办”“不给办”等疑难复杂问题,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专门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分类限时处理机制,形成闭环管理,组织定期分析,找准堵点难点,优化办事流程,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升级组团上门“流动捷办”。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整合设立政务服务“流动窗口”,变各窗口“单打独斗”式为中心统一牵头、部门多跨协同,开展周期性、常态化集中上门服务。配置流动服务设施设备,公布预约电话,实现窗口向园区、商圈、集市、学校、医院等群众企业密集场所前移,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今年已集中上门服务12次,受益群众达850人。
——推广专业在线“移动帮办”。针对企业办事难题,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创新应用“移动政务云厅”,开通在线帮办窗口,采取视频在线指导、实时咨询解答等方式提供点对点、全过程、整体性业务办理指引服务,让企业不出门办成事。
深拓“即”系列改革
为了优化项目报建环境,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采取推广“拿地即开工”、深化“竣工即投产”、提档“申请即代办”、推行“中介即时优享”等措施,深拓“即”系列改革。
——推广“拿地即开工”。针对有需要的企业投资项目,按照“一项目一团队”原则,由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及发改等涉审部门组建服务队,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模式,利用土地挂牌和成交前空档期实行预审批,通过提前介入、数据代跑、全程代办、容缺受理、地勘政府买单,实现缴纳土地出让金后1天内完成临时不动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多证联发”。今年已完成岭德重工等两个“拿地即开工”项目。
——深化“竣工即投产”。温岭市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发改、自规、住建等部门,依托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对新建和改、扩、迁建一般企业投资项目采取“一窗受理+联合办理+限时办结”模式,通过靠前服务、共享数据,实行竣工联合验收,确保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当日核发不动产权证。试点以来已完成钱江正峰等3个“竣工即投产”项目,企业平均提前两个月至3个月投产。
——探索“承诺即办理”。温岭市委改革办出台《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对“负面清单”外新建工业企业投资和大型商贸旅游项目推行“标准+承诺”模式,实施“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奖惩”管理,由行政服务中心、发改、经信等8部门组建服务专班,提前介入指导、量身定制承诺标准和监管清单,在项目单位书面承诺后,凭土地出让合同、总平图(方案)、施工图分别核发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工程规划及施工许可证,全流程实现图审合格书、监理规划等23项材料事后审批监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和潜力。
——提档“申请即代办”。激发温岭市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工作动能,变被动坐等企业申请为提前谋划主动对接,设立投资项目代办服务库,梳理全市新开工招商引资、“三个100”及重大项目入库,逐项细化报建计划,实施挂图作战、挂牌销号,全面加快代办工作节奏。完善代办员考评细则,实施项目报建进度量化考核,开展季度定期业务互鉴交流,增强联动代办水平,保障项目按期投用。今年共入库新开工项目59个(总投资额282亿元),已完成代办9个(投资额17.6亿元),企业平均提前1个月开工投产。
——推行“中介即时优享”。温岭市投资项目中介事务中心做实做细中介惠企导办服务,牵头编制投资项目中介服务事项清单、企业投资项目中介服务导引,公开项目报建全流程所涉38个中介技术服务事项的导办指引图。吸收96名中介专家进入助企专家库,持续强化线上“即时咨询、热线互动”、线下“现场指导、组团服务”力量。加强限额下中介事项上网管理,今年已有175个政府投资项目在中介服务网发布需求信息,成交172个。
重塑招投标体系
为了营造公平交易环境,温岭市推行“评定分离”改革、优化信用评价应用、创新评标定价路径、探索远程异地评标、拓宽投标担保渠道,重塑招投标体系。
——推行“评定分离”改革。温岭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依法公开招标的勘察、设计、监理、全过程咨询等工程服务项目中先行实施“评定分离”,由招标人自主组建定标委员会,根据需要在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中择优选择中标人,增强和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切实解决招标人对招标项目缺乏“定标权”问题,保障工程建设项目快速有效实施。
——优化信用评价应用。温岭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切实加强企业信用和合同履约信息评价全过程闭环管理,扩大评价结果应用范围,延伸涵盖全市限额下和联合体投标项目,做到“应用尽用”,消除交易监督盲区死角。科学调整设置投标企业信用评价初始分值,加大挂靠企业参与中标难度。
——创新评标定价路径。温岭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评标基准价,变投标人定价为招标人定价,实施招标人在最高投标限价下浮3个百分点范围内随机确定,确保不受投标人投标报价控制,加大信用评价作用,增加低信用分企业中标难度,最大程度减少挂靠、围标现象。
——探索远程异地评标。温岭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积极对接应用浙江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远程异地多点评标系统,与省内其他市县共享评标专家资源,实施在线联动评审、实时语音交互、异地签字互认,进一步降低评标成本和暗箱操作风险。现已完成系统副场建设,实现本地专家远程在线参与外地项目评标,正在对接推进主场建设应用,年底前实现本地工程项目远程异地评标。
——拓宽投标担保渠道。温岭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向银行、保险公司全面开放市工程项目电子保函平台接入端口并吸收17家单位承接业务的基础上,协同市金融工作中心推动融资担保公司进入电子保函平台,进一步丰富投标企业选择,减轻投标企业负担。截至目前,已有两家融资担保公司接入平台并上线应用,累计开具投标融资担保函117笔,为投标企业释放资金232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