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超级炼化航母”广东启航 “一步棋”推动“一盘棋”

作为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世界级炼化项目,中国石油广东石化不仅将进一步优化“北油南运”的产业格局,带动炼化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更将助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广东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全部采用中国石油自主技术,项目整体国产装备比例超过95%,核心控制系统完全实现国产化。 (中国石油广东石化供图)

□ 本报记者 崔立勇

面向大海,中国石油在广东建成了一座“希望之城”。

5月28日,一辆辆满载高端化工产品的货车缓缓驶离广东石化厂区,这标志着国家重点工程——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投运工作收官,并实现投运当月盈利。5月30日,中国石油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广东石化全面投入商业运营。

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占地920公顷,总投资654亿元,被业界称为“超级炼化航母”。中国石油炼油化工和新材料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李汝新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可生产全品类石化产品的炼化一体化项目。

吃“粗粮”产“精品”

“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全面商业运营,不仅标志着中国石油完成了一项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石油炼化业务的一体化技术整合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市场经营能力、专业化运营能力。”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杨继钢表示。

来自天南地北的参建者和无数大国重器、先进工艺技术,支撑这座“南海明珠”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世界级纪录。中油工程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白雪峰介绍,广东石化项目建设共用60多万张设计图纸、411万立方米混凝土、27万吨钢结构、3377公里工艺管线,建设使用的混凝土能浇筑22个“鸟巢”,钢结构能搭建41个“水立方”,管线能从广州铺到哈尔滨,建设高峰时期近4万人同时在现场忙碌作业。

广东石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康志军提供了项目的产能数据:每年可加工原油2000万吨,生产乙烯产品120万吨、对二甲苯260万吨,配套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5000吨~10万吨级产品码头。目前,40余套装置运行稳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设计值,产品质量全部合格。

从源头设计到开工建设再到全面投产,广东石化在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上迈出了新步伐,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并创造了5个“最”——国内最大常减压电脱盐,国内最大气分装置,全球单套最大对二甲苯装置,全球单线能力最大聚丙烯装置,全球单套最大苯乙烯装置。

广东石化是国内可全部加工劣质重油的炼化一体化项目,炼油、化工两大系列装置统一调度优化,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生产。与传统的炼油企业相比,炼化一体化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可提高25%,能耗降低15%左右。

“宜油则油、宜芳则芳、宜烯则烯”的设计,让广东石化在规模化后的灵活性上立于产业前端,这个千万吨级项目可充分发挥其装置规模化、产品高端化、牌号齐全化的特点,根据市场变化不断优化自身产品结构。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石化的“消化功能”惊人。设计加工原料是具有高密度、高含硫、高氮、高残炭、高金属、高酸值“六高”特性的劣质重油,项目实现“吃粗粮、产精品”,将原油“吃干榨净”做到极致,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蹚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重质劣质原油深加工路线。

“北油南运”产业格局得到优化

随着广东石化的全面投产,粤港澳大湾区所需的油品和化工产品运输里程有望大幅缩短,效率大幅提升,中国石油“北油南运”的产业格局和国家炼化一体化产能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

从战略布局观察中国石油11家千万吨级炼油基地,8家位于我国东北和西北的主要油气资源地区,生产的成品油、化工产品等要“跋山涉水”才能抵达华东、华中等化工品消费市场。从大连到广东,靠泊、卸船、进加油站共需15天。一旦赶上极端天气,市场供应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能源的高效供给,必须跨越距离的阻隔,离市场前沿更近一些。广东石化项目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直接面对国内最大的化工品需求市场。

广东石化项目全面投产,解决的不仅是产供储销链上近不近、快不快的问题,更是好不好、优不优、匹配不匹配的问题。

广东石化的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天生”要吃“市场饭”,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先进的工艺路线、现代的管理手段方能立足,因此广东石化的产品方案完全由中国石油市场营销一线团队通过市场研究和咨询部门市场调研形成,研究部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实际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超前布局新材料品种牌号,供给和需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国内化工产品支持建设世界级制造业基地

作为推动炼化业务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工程,广东石化项目这步棋,中国石油不能不落好。广东石化的“一步棋”,更将助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一盘棋”。

华南地区是世界级制造业基地,也是国内化工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之一。在这里,化工原料进口依赖度为36.1%。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揭阳拔地而起,26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投产,将补齐华南地区芳烃产业链的原料供给缺口,满足广东省“十四五”期间芳烃产业发展需求;每年新增250万吨的合成树脂产品供应量,将带动华南地区合成树脂产品进口率从46.8%降至33.5%,可替代粤港澳大湾区家电、电子等产业化工原料的进口产品。

广东石化极大促进了揭阳市的公路、铁路、码头、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幅提升了揭阳地区乃至粤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拉动当地约5600亿元规模的中下游产业,进而带动大量当地就业。

广东省制造业“十四五”规划将绿色石化列为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支持包括揭阳在内的四大油气石化基地建设。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是揭阳市“一号工程”,也是其炼化产业基地的龙头,具有很强的集聚引擎效应,将有效降低产业链下游企业原料成本,发挥稳链、补链、强链等作用,带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并形成广泛带动效应,完善粤东地区石化产业链,助力建设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一头是海外资源一头是全球市场

2023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炼油大国,正加快奔向石化强国。广东石化吹响向炼化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号角,加快摆脱我国石化产业在技术、工艺、产品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近年来,世界油气资源劣质化加剧,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产量超过原油总产量的七成,而此前国内没有一家炼厂可以全部加工劣质重油。在绝大多数炼油企业长期以来只能加工低硫轻质原油的情况下,广东石化作为国内可全部加工劣质重油的石化基地,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来自供应端的能源安全隐忧。

放眼全球,广东石化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格局,在充分发挥原油资源多元化等优势的同时,其生产的高标号汽油、航空煤油、低硫船燃等清洁油品更将远销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据康志军介绍,项目投产几个月,广东石化生产的成品油已经顺利打通了出口流程,实现了航煤产品出口。

2023-06-09 作为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世界级炼化项目,中国石油广东石化不仅将进一步优化“北油南运”的产业格局,带动炼化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升,更将助力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8402.htm 1 “超级炼化航母”广东启航 “一步棋”推动“一盘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