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趟趟“上门”推介中、在一次次“敲门”招商中,寻找到更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前海也日益成为外资、港资进入内地“首选地”。经过多年开发建设的前海,已成为国际企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最佳区域之一、营商环境最优越的区域之一、要素跨境最便利的区域之一、发展商机最广阔的区域之一。
□ 本报记者 皮泽红
“‘思谋’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前海雪中送炭式的支持和精准培育,前海的支持是‘思谋’呈几何式爆发发展的重要条件……”近日,来自香港特区政府机构、20多家外国商协会以及40多家外资企业共100多位嘉宾相聚香江之畔,参加由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主办的“深港携手,共赢未来”外商投资推介会。会上,香港企业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上台发言,为前海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打call”。
记者了解到,这是今年初深圳、香港两地恢复正常通关以来,前海继首场推介、商协会专场推介、人才专场推介等“深港携手,共赢未来”主题推介后的又一次赴港,港企负责人在推介会上发自肺腑的一番话更是前海、香港“双向奔赴”、共赢未来的生动缩影。
“上门”推介 “敲门”招商
前海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是一块“依托香港”的深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平台、一个“服务内地”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高地、一座“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成为了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今年初,港深陆路口岸全面恢复香港与内地人员正常往来,不再实施出入境预约机制。恢复通关后不久,前海管理局带着“八大利好”赶赴香港,举办了“深港携手,共赢未来”前海合作区首场宣传推介会,诚邀香港及国际人才、企业到前海谋发展、赢未来。
消息一出,引发香港各界热议。香港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官方账号评价前海“发展一日千里,港人港企蓄势以待”。参会的香港嘉宾难掩内心激动,嘉里建设高级顾问何述勤表示,前海嘉里中心是前海引入的首个“香港建造模式”建设项目,并获前海管理局鼎力支持和全方位服务,吸引了国际顶尖企业落户前海,已形成了一个国际化商务社区。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会长郭志华表示:“前海的政策不单惠及中小企业,对专业人士,如工程、会计、法律服务均有所裨益。期待可以组团考察,帮助香港中小企业在前海开拓商机。”
3月3日,由前海管理局主办的“深港携手,共赢未来”2023前海合作区香港商协会专场推介会在香港举行,6家深港两地商协会现场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商协会交流合作;3月5日,前海再扩“朋友圈”,将推介会开到香港铜锣湾,积极推动深港合作、建设前海招商引资重大平台,持续集聚国际国内优质企业和人才;5月5日,前海又“牵手”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等单位,在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举办前海政策推介招商会,为香港企业及香港青年推介前海产业政策、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等政策资讯,积极助推香港企业不断拓展内地市场、挖掘商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5月16日,前海与香港再度携手,聚焦外商投资前海发展优势、营商环境、优惠政策,深化近期驻港外国商协会及企业参访前海活动成果,推动前海外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一趟趟“上门”推介中,深港两地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在一次次“敲门”招商中,寻找到更多合作共赢的机会,前海也日益成为外资、港资进入内地“首选地”。记者了解到,经过12年开发建设的前海,已成为国际企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最佳区域之一、营商环境最优越的区域之一、要素跨境最便利的区域之一、发展商机最广阔的区域之一。截至目前,共有港资企业9790家、世界500强投资企业371家落户前海。
抓紧机遇 勇敢追梦
4月2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特区政府及立法会大湾区访问团来到深圳,在前海梦工场,李家超与在这里创业就业的香港青年围桌而坐,一边品尝咖啡和蛋糕,一边聊天。此后仅约半小时,他更新微博称赞“前海梦工场是香港青年在内地发展的‘第一站’”,鼓励更多香港青年抓紧机遇,勇敢追梦。
在前海梦工场创业的“90后”香港青年郭玮强深有感触。2016年底,郭玮强的创业团队入驻前海梦工场中区。依托前海惠港政策,其团队研发的“随身宝”智能箱在淘宝和天猫上线。从“两手空空”到如今跻身智能行李箱品类第一名,公司也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评深港澳科创百强企业和中国百强优秀企业。
“前海有许多政策,比如对产品开发的补贴、税收优惠、人才房供给、办公室租金减免等,对吸引和留住各类技术人才、持续专注研发起到重要作用,大大帮助我们减轻经营负担。”郭玮强说。6年来,郭玮强的公司已开发出多款产品系列,建立完整个人移动物联网系统,获得50多项知识产权及专利,完成了三轮融资。
据统计,仅前海梦工场中区累计孵化创业团队699家,其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460家,占比超65%。
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助理署长蒋学礼博士表示,前海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发展平台,不少在港优质企业都在前海寻找商机,同时深圳也有不少企业家在香港谋求发展,加速推进香港和深圳产业融合。希望用好深港合作“第一站”,发挥好深港两地在金融、商业及专业服务业领域的营商优势和协同效应,向国际社会推广深港,不断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投资粤港澳大湾区。
双向赋能 喜结硕果
随着深港两地恢复正常通关,前海、香港“双向奔赴”,在密切的交流互动中,多个领域双向赋能、喜结硕果。
5月18日,由前海管理局、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共同主办,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经济部协办的“金融支持前海30条深港推介对接活动”在前海举行,这是自今年2月“金融支持前海30条”落地之后,深港两地首次以联合推介的方式开展政策对接,深港金融监管部门及两地百余家金融机构、实体企业齐聚前海。这是前海跨境金融发展的又一次提速换挡。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曾湃在推介对接活动上表示,前海已从“创业十年”迈入“黄金十年”,深港金融合作机遇宝贵、空间无限。“金融支持前海30条”政策实施以来,深港两地业界深入交流、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多项政策稳步落地、成效凸显,深港金融合作的活力和创造力加快释放。前海将以此为契机,推出更多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为香港金融机构拓展市场提供广阔空间,不断提升深港市场一体化水平。
目前,加速落地“金融支持前海30条”已成为深港两地共识,以深港账户通、汇款通、融资通、贸易通、金融服务通、跨境理财通“六通”为代表的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加速形成。
数据显示,截至4月,深港账户通为香港居民代理见证开立账户24.98万户;深港汇款通,建成多币种资金清算渠道和支票联合结算机制,深港汇款最快两分钟完成;截至目前,深港融资通在前海注册的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管理企业105家,占深圳85%,其中港资企业79家,占深圳90%。此外,记者还了解到,2022年,前海实际使用港资56.08亿美元,今年一季度使用港资11.85亿美元、占深圳60%,为前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