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视角

临洮:五大优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王 斌

5月18日,2023年“5·19中国旅游日”暨临洮县“花开临洮·香誉世界”第七届紫斑牡丹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之“旅游+花木”新闻发布会、项目推介会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举行。临洮迄今建县已有2400多年历史,境内悠久的历史文化、明显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禀赋、广阔的投资前景等五大优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临洮,因洮河流经而得名,古称狄道,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部,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是一座因水而灵、因文而兴的城市,也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彩陶之乡”“文化县”之称,境内文化遗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钟灵毓秀、人文传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绵延百里的洮河,造就了临洮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临洮县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实施“文化名县”战略,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挖掘文化资源,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开发文创产品,按照文化为主题、项目为抓手、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实施重点文旅项目12个,总投资达28亿元,洮河西岸文旅产业片带已初步形成。2021年12月,临洮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东连渭水源、南接冶力关、西通松鸣岩、北至兴隆山的旅游廊道全面贯通,春季踏青、夏季赏花、秋季观景、冬季玩雪的全域旅游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全县现有旅游景区景点31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4处,2A级旅游景区3处,A级景区在定西全市是最多的。2022年,全县接待游客179万人次,旅游收入8.9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富民强县的首位产业、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

临洮因举世闻名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均发现于此而得名。其境内战国秦长城、陇西李氏祖籍地、汉代古墓群、唐代哥舒翰纪功碑、八思巴文化等文化遗产星罗棋布,剪纸、皮影、花儿、傩舞等民俗文化风情多样,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个。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承载着灿烂文明,临洮县将如何挖掘和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临洮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韩有存告诉记者,近年来,临洮县大力实施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积极做好文化资源的发掘、研究、保护、展示、利用等工作。一是2014年至今,对马家窑遗址、寺洼遗址、辛店遗址、战国秦长城遗址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发掘了约4000平方米的大量珍贵文物。二是挂牌成立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站、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等2个考古技术研究机构。三是高规格组织举办了马家窑文化国际论坛、马家窑文化节、“早期文化交流:路径与社会(临洮·2019)”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交流研讨活动。

本次推介会上,临洮县重点推介了南屏山生态旅游景区、红旗乡村旅游景区2个自然资源开发项目,马家窑洮砚特色小镇、战国秦长城遗址公园2个文化资源开发项目,熙州·明园文旅休闲综合体建设项目1个合作运营项目。推介会上还举行了文旅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

2023-05-22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7939.htm 1 临洮:五大优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