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视窗

临空经济将有力促进城市转型升级

——浅析机场群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机场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往研究,机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四个层级: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诱发影响和催化作用。研究界对空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形成了共识,即机场建设会为当地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提供动力,而机场所在城市自身的经济体量、发展方向、政府政策也会对空港经济的体量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空港经济是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经济形态,且具有能够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作用。因此,对它的研究还是要放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并将其作为一个主体角色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发现它和支撑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的重点在于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要同处于一个分析框架下,从经济学角度的内在联系出发来深入分析空港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

□ 李文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跃上一个新台阶。我国大力推进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力促建成服务人民、层次清晰、区域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多个世界级机场群。这为当地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动力,机场所在城市自身的经济体量、发展方向、政府政策也会对空港经济的体量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而空港经济作为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经济形态,将极大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当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局面下,各国之间交流不断深入、贸易愈加频繁。20世纪80年代初,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打破了资源对生产力分布的限制,促进了一系列高科技新兴产业的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推动了航空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地区的空港功能日趋完善。尤其是随着各个地方的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不断向机场方向聚集,空港区域已经成为一个综合的经济区,有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中一个新的增长极。

机场投入宜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21世纪初,我国机场相继进行了属地化改革,其目的在于因地制宜促使各省市空港功能完善,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并形成良性互动。据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29个,由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主要城市的3个枢纽机场主导,总收入占全国机场市场的34%。此外,机场投资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现有机场基础设施的改善,推动机场逐渐向世界级标准改造,使得如免税店、租车服务、餐饮零售等非航空来源的收入有所增加。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目前,一些城市不断加大对机场的资源投入,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地机场的产能,但也容易出现航空资源在区域内配置不合理、协调不充分,以及机场自身技术管理水平有限导致的资源冗余浪费,这都将会严重削弱机场运营的有效性,从而阻碍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机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有四个层级

一些国内学者认为,一个城市机场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机场各项生产指标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据统计,2017年我国旅客吞吐量就已超过11.48亿人次,相比2016年大幅增加了12.9%,而全年的货邮吞吐量也达到1617.7万吨,相比2016年增长7.1%,完成飞机起降1024.9万架次,比2016年增长10.9%。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中。在这个背景下,机场及其腹地区域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地,研究机场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问题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机场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以往研究,机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四个层级:直接影响、间接影响、诱发影响和催化作用。直接影响是指在建造和运营机场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收入以及提供的就业岗位;间接影响是指由可以为机场提供支持的相关商品或者是服务供应链下游所产生的收入和就业机会,例如预定机票服务等;诱发影响是指由直接或间接影响产生的雇员在消费活动中对当地经济所产生的贡献;催化效应是更加广泛的经济影响,机场作为生产增长的驱动力会影响到同区域内其他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可能吸引更多的公司投入到当地的生产经营中去。

机场对整体经济活动的催化作用相对较为抽象,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公司的选址决策来实现。具体来说,空港以及航空公司可能会提高周边区域的可达性,且增强不同公司员工或同一经济体不同部门之间接触的机会。

因此,从一定角度来讲,机场可以通过吸引资源来提高生产力和就业,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对人际交流和信息快速传递有一定依赖性的服务业。这也就意味着机场影响的空间维度是由用户的具体位置驱动的。以江苏省为例,每个机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范围,具体要看机场所在的区位。

国外的许多文献都研究了机场对当地就业方面的影响。美国一研究团队于1982研究了75个美国大都市地区的数据集,发现航空公司交通流量与当地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弱关联,机场发展对就业有一定促进作用,进而影响当地人口增长。这个研究团队将研究更推进一步发现,空港与高新技术方面就业的关联性更强。此外,该团队还在研究中假设航空公司的活动对就业产生同期影响,发现服务业就业弹性为0.1。在其理论框架中,不仅考虑了不同地区具有不同条件,而且在处理内在问题时考虑了自我选择的可能性。

经济发展往往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关,而机场作为一种大型公共基础设施,对周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交通运输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城市的发展,而航空旅行又在短途和长途运输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如此,在以往的机场经济中呈现出来的诸如价格和拥堵问题,如今也已基本得到解决,且可与机场的经济影响相互结合发展,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城市的进步与发展。

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间存在耦合作用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但对于确切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因为这取决于诸多因素。例如,姚舒洁和杨秀艳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中国经济的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增加10%,就会导致航空客运量增加1.7%,航空货运量增加1.2%。这种具体的关系分析了经济发展对机场发展的影响。

另一方面,加拿大研究团队的数据显示,如果要在加拿大机场提供一个额外的岗位,那么相对应的旅客数量必须增加1126人次。根据其估算,预计每人次可以增加经济收入78.08美元。

与国内研究相比,加拿大的这项研究侧重于研究机场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互相影响,通过反复对比和观察机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得出结论。例如,经济扩张可能会增加机场需求,机场容量的增加则会提高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效率和需求。目前,不少学者已就大型交通设施特别是机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研究,大多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结论一般认为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关联,但区域经济对机场的带动作用相对显著。

目前,大多数关于机场和地方发展的文献都着眼于机场供应方面的影响,并且依靠合理的假设,即通过假设航空公司的活动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生产力,从而通过提高就业率以实现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以上研究为了解空港经济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且研究界对空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形成了共识,即机场建设会为当地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提供动力,而机场所在城市自身的经济体量、发展方向、政府政策也会对空港经济的体量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空港经济是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经济形态,且具有能够带动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作用。因此,对它的研究还是要放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并将其作为一个主体角色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发现它和支撑经济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的重点在于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要同处于一个分析框架下,从经济学角度的内在联系出发来深入分析空港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耦合作用。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含弘学院)

2023-05-19 ——浅析机场群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7857.htm 1 临空经济将有力促进城市转型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