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付朝欢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4月份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同比增速回升明显,经济运行延续恢复向好态势,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付凌晖说,在经济恢复好转、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上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4月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主要指标继续回升。
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延续
制造业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付凌晖表示,从今年情况来看,我国制造业发展态势总体稳定。从投资来看,1~4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4%,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从结构上来看,制造业投资中,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6.1%,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3%,都保持了较快增长,表明制造业升级发展态势延续。
付凌晖认为,下阶段我国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仍然有不少有利条件。一是我国正处在产业升级快速发展阶段,新技术广泛渗透,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这些都会带动制造业投资增长。同时,新能源产业还有数字经济相关制造业投资增长潜力巨大,为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我国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持续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三是随着经济恢复好转,会对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好发展空间,有利于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
对于“4月份制造业PMI出现小幅回落至临界点以下”的现象,付凌晖回应称,这是在经济恢复过程中的暂时性现象。他从三方面分析原因:一是前期生产快速修复,需求恢复相对偏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的继续扩张;二是企业去库存影响,前期由于工业企业库存增长较快,在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的条件下,企业主动去库存;三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4月份相对于3月份制造业PMI均有所回落,这主要是企业生产节奏安排的季节性变化。“下阶段,随着经济内生动力增强,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好转,制造业PMI逐步改善。”付凌晖表示。
当前不存在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
近期,价格走势备受关注。“当前价格低位运行主要是阶段性的,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总的来看,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付凌晖分析说,CPI走低主要受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一是食品价格的回落,二是能源价格降幅扩大,三是国内部分耐用消费品降价促销,四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
付凌晖强调,看价格总体的状况,更重要的还要看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4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7%,与上月涨幅相同,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目前0.7%的涨幅和疫情前相比还是偏低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服务需求仍在恢复中,相关价格涨幅跟过去相比偏低。随着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服务需求稳步扩大,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价格涨幅回升,带动服务价格涨幅有所扩大。4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连续两个月回升。未来随着服务消费需求带动增强,价格回升也会推动核心CPI涨幅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对于下阶段的价格走势,付凌晖判断,CPI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后,供给需求都在改善,但是需求的恢复相对于供给改善仍显不足,尤其是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外需的拉动相对于上年有所减弱。短期内市场需求对价格拉动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是国际输入性影响可能还会持续。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上跟去年相比回落,也会对国内价格产生下拉影响。此外,翘尾因素减弱。二季度,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是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显效、经济活跃度提升,就业逐步改善、收入增加、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场景恢复拓展,将带动CPI涨幅回到合理水平。”付凌晖说。
今年以来,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PPI同比降幅连续扩大,4月份同比下降3.6%。付凌晖认为,主要受国际输入性因素、部分行业市场需求不足、上年价格变动翘尾下拉影响加大等影响。他判断,下阶段,部分工业品价格短期下行情况还会延续,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市场需求回暖,总的判断,下半年PPI有望逐步回升。
经济向好积极因素逐步增多
“就业形势整体改善,消费和服务业企稳回升,有望成为二季度经济向好的重要支撑力量。”付凌晖说。
先看就业——就业形势整体改善。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连续两个月下降。“今年随着经济运行全面恢复常态化,劳动参与率稳步提升。近期很多劳动力返回就业市场。在这种条件下,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还呈现一个下降态势,说明就业趋势在改善向好。”付凌晖表示,尤其是25~59岁的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2%,目前已经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就业基本盘总体上是改善的。下阶段,随着稳就业政策落实落细,就业形势有望继续改善。就业稳定改善,有利于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也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
再看消费——消费拉动有望继续显效。我国有14亿多人口,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明显,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创新态势比较明显。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加快7.8个百分点。今年1~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4%,增速比1~3月份加快。近期,文旅消费、网红特色消费、直播带货消费热度比较高,成为消费回升向好的新亮点。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推动文旅消费等。下阶段,各项促消费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新消费模式不断拓展,消费回升态势有望持续,将带动经济整体好转。
看服务业——服务业支撑作用得到彰显。服务业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以上,对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前些年受疫情影响,部分接触型服务业增长受限,影响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今年以来,前期受到压抑的服务需求继续释放,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升明显,服务业整体保持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提升。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按可比口径相比,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下阶段。下阶段,服务业恢复向好态势有望持续,将发挥对经济回升的重要支撑作用。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也会进一步落实落细,有利于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对于经济恢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要保持清醒认识。下阶段,要着力恢复和扩大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付凌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