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伟忠
和睦新村曾经是杭州城北工业区产业工人聚集地,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上,探索出老旧版未来社区创建秘诀:一个中心,党建统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两大品牌,阳光老人家、阳光小伢儿,做好“一老一小”。三感兼具: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四维价值:健康、安全、便利、快乐。五养同修:休养、健养、乐养、康养、膳养。六和文化:家庭和顺、邻里和睦、环境和美、民风和畅、百姓和合、社会和谐。七优享: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所得、住有宜居、老有康养、病有良医、弱有众扶。八应用:银龄跨越数字鸿沟,适老化小程序+一键呼叫;互助式养老机制,时间银行+阳光积分;空间治理模型,三维建模+物联感知;独居老人安居守护,智能守护+贴心服务;智慧停车系统,停车诱导+车位腾挪;健康运动方式,智慧医疗+趣味健身;绿色环境监测,智慧环保+生活美好;安全秩序监护,智能监测+快速处置。九件事:医、养、护、吃、住、行、文、教、娱。和睦新村不断迭代升级未来社区,成为共同富裕的成功范例。
和睦新村是一个80年代建造的老旧小区,有54栋房屋和175个楼道,住户3566户、常住人口9757人,其中60周岁以上占1/3,是典型老房子、老厂舍以及老年人"三老"的聚集场所。受老小区本身历史人文、空间资源、理念习惯等限制,改造面临几个难点:一是群众沟通难度,小区涉及人员多,意见不统一,且居民大多数是老年人,思想工作较难开展;二是欠债补课难度,图纸资料缺失,地下供水、电力设施等一些隐蔽工程现状不明,增加改造难度;三是长效管理难度大,小区无物业管理、无修缮经费,全靠政府投入,物业费收支严重倒挂;四是利益均衡困难,尤其体现在加装电梯民生工程方面。
在此背景下,遵循住建部倡导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和睦街道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自治为基础,从群众呼声最强烈、困难最明显、改造最迫切的事项入手,分为渐进改造、有机更新、数字赋能、链接未来等“几步走”,因地制宜、提质升级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到了一条老旧小区改造、未来社区建设的有效路径,致力于实现老旧小区既要“好看”,又要“好住”的终极目标。
渐进改造,实现老旧小区美丽蝶变。和睦新村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工程,历时三期施工。一期局部改造并腾挪空间,打造全市首个养老街区;二期包括24项必改项和12项提升项,涉及屋面修缮、单元楼道整修、消防安防设施改造、绿化景观提升,并增设和睦剧场、和睦书阁等多项公共配套。三期则主要针对54幢住宅楼及沿街商铺外立面进行整体改造,统一安装雨棚、晾衣架等“四件套”。截至目前,和睦社区已投入运行电梯19台,已签订合同4台,联审通过5台,正在施工中的共15台,总计共43台。落地台数占楼道数已超过1/3。由中国美术学院望境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曹增节、余伟忠领衔部署、主持策划,瞿为民、郑诗剑主创设计、工程监理,后期王炜民教授团队为和睦社区提升完善了景观和公共艺术小品。全力配合和睦街道党工委书记饶文玖为班长的干部队伍,深入谋划运营、不断迭代升级,创建未来社区,经过多轮现场考察调研、研究方案,与各方人员对接协调,针对和睦新村建筑整体风貌的协调性、文化风俗及居民日常生活需要,量身定制设计方案。和睦新村14幢“样板楼”整体呈现出现代、温馨、时尚的视觉效果,这幢样板房不仅颜值高,实用性也很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硬件改造同时,保护了和睦特有的文化符号,如运河元素和工业遗存等。通过保留加修缮的方式,塑造出幢间景观小品,留住社区传统文脉和记忆。整个改造过程实现从局部到整体、从硬件到软件、从老旧到宜居的有机更新。
以人为本,打造“阳光和睦”服务体系。着眼于“一老一小”重点人群,致力构建“阳光和睦”服务体系,为民生难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深化社区管理水平。一方面,街道围绕养老、托育等民生问题,先后推动辖区养老街区提升改造、0~3岁婴幼儿全国试点建设、适老化改造项目等一批“幸福工程”,大力开展“阳光老人家”“阳光小伢儿”两大品牌建设,例如,“阳光老人家”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安全监护、居家养老,“阳光小伢儿”智慧教育、亲子课堂、幼儿监控、共享书房等;另一方面,全面统筹辖区资源,开展党建共建,发起成立区域化大党建组织“运河红盟”,设立运河城市驿站,有效加强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党建。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得益于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及专业多元服务的引入,还凝聚了社会资本参与的智慧和力量,达成了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之美的境界。和睦新村2019年荣获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称号,2021年列入中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2年列入全国32家示范性老年友好型典范案例。
数字赋能,链接未来生活。和睦新村是第三批省级“未来社区”创建点,以“老幼常宜、阳光和睦”为主题,力求通过“物理改造+数字赋能”的方式,推进“空间再利用、景观再提升、场景再应用”,打造一个更加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社区生态。在空间利用方面,深入挖掘社区外部与内部可利用空间,实现空间功能复合利用、地上综合开发,并计划建设体育中心、双创中心、城市驿站、便民中心等设施,提供全生活链服务;在景观提升方面,依托和睦特有的自然资源,布局绿化景观,塑造景色宜人的宅间花园,增强居民通达感和景观的功能性、观赏性,从而实现“未来生活”可触可达,“共同富裕”可感可知,努力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创建相结合的“全国样板”。
和睦新村老旧小区实施了一系列改造:基础设施由差变好、居住环境由旧变新、配套功能由缺变齐、物业管理从无到有、服务人群从小到老、房产价值由低到高、特色文化由隐到显、群众参与从少到多、基层治理从散到聚、党建引领由弱到强,做到了实现高性价比的综合绩效,形成了可复制的旧改模式,实现了经验做法被广泛推广,全国各地前来考察络绎不绝。
和睦街道未来社区改造以居民生活品质为初心目标,牢牢把握提升老旧小区居住品质,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实现生态、形态、文态、业态、活态高度融合的集聚场景。通过未来社区旧改之和睦样板的打造,紧扣“人性化、生态化、信息化”理念,科学布局邻里中心、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各个板块的构建,做好未来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做到了基础到位、环境优美、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群众满意。饶文玖表示,感谢望境创意为代表的美院师生为和睦新村宜文、宜居、宜养、宜业所做的艺术赋能,希望望境创意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实施平台,未来将共同努力做好以人民美好生活为核心的社会美育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