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炯文
深圳市福田区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区,是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机关所在地,是深圳市的行政、金融、文化、商贸和国际交往中心。作为中心城区,福田区积极创建“近零碳”示范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区和中国式现代化典范城区。福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把“打造安全,低碳,数字,品质,文化典范机关。”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新思维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率先建设“近零碳机关”,确保“近零碳机关”建设与福田绿色低碳发展同频共振,打造“双碳”治理机关样本,助推“首善之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系统思维推进用能项目一体化建造
福田区运用系统思维推进“近零碳机关”建设,采用新型节能产品、先进技术改造机关用能设备,对福田区委大院空调、配电、照明、电梯等用能设备“宜替尽替”,优化设备系统运行状态,按照“资源价值最大化、节能减碳最优化”原则,建设“节、造、储、充”一体用能项目。
整体规划机关节能减碳“造能”项目。在建筑屋顶、建筑立面、道路、空中连廊、开放空间等区域“宜铺尽铺”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s)光伏,总铺设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光伏年发电量预估近368万千瓦时;运用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s)改造机关大楼立面,实现光伏年发电量55万千瓦时、年碳排放量减少248吨的增能减碳目标;重视实施“洁能”项目,升级替换传统玻璃幕墙,采用光伏一体化技术,集采光、通风、防护、温度调节、绿电生产等功能效益于一体,极大化利用光照资源生产绿电。
合理部署与建设“储能”项目。福田区委大院部署2兆瓦的光伏储能系统,对光伏系统生产的绿电能源进行智能组串式储能,按照工作日“夜充昼放”、节假日“昼充夜放”的运行模式进行绿电调配,帮助区委大院减少峰值用电量、降低用电成本,实现“峰谷套利”,预估储能投资年收益超110万元。
积极推进“充能”项目建设。在福田区委大院停车场布置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网络,配套充电设备,利用光伏发电为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福田区委机关大院实施的“近零碳机关”建设项目,极大优化了机关大院能源运行结构体系,助推能源供给自产自销、自给自足,为公共机构建筑群能源系统“节、造、储、充”一体建设提供了先行示范样本。
全量思维推进“双碳”治理数字化转型
全量化是以数据作为全面性评价依据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量思维就是质量管理由局部性、阶段性、经验性向全面性、科学性、综合性发展的一种管理思维。福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全量思维推进“近零碳机关”建设。
全量思维编制用能预算。探索推进“用能预算管理”,试行以强度预算管理为主、总量预算管理为辅,以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的预算管理为主、人均综合能耗的预算管理为辅,以《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限额》为对照标杆,实行对标管理,合理确定2022~2024年各年度用能的总量预算值、强度预算值、强度下降率值,充分发挥能耗“双控”制度配置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全量思维落实减碳项目。福田区在推进“近零碳机关”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双碳”云脑系统,该系统包含“碳资产管理”“能源看板”“近零碳柔性VPP调度中心”等,借助该系统全面统计与核实区委大院日常运行所排放的碳数据,可视化分析各类电力消耗数量与绿电充放状态,即时调取光伏系统发电量与储能系统容量信息,精准掌握机关碳汇与各类资源禀赋状况,“可测—可视—可控”一体化操作机关能源资源及碳排放数据。
全量思维强化资源节约。通过后台实时统计每个时间点的就餐人数与就餐单位数据,使其与食材采购、菜品实时供应等数据进行自动比对,帮助后厨按需精准配备食材采购量、科学合理储存原材料。据统计,2022年食材采购成本较前一年下降9.6%,厨余垃圾减量约20%。借助数字化技术创建“绿色食堂”,打造人脸识别就餐、电子下单、数字化询价三大系统,支持机关干部职工“精准”就餐。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扎实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加强节能数字化、规范化建设,强化能耗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倒查制落实落地,形成“可量化、可对账、可考核”的节能工作机制,开创机关节约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发展新局面。
全量思维完善能源监管链条。规划建设“低碳公共机构”能源业务线,2022年11月实施的《福田区公共机构2022-2024年能源资源节约规划》,以能源管理为核心,以“数字化”管理为手段,以“能耗检测中心”为平台,整合全区党政机关、医院、学校、文体场馆等公共机构区域能源资源节约工作,构建包括能源预算、能耗统计、能效提升、能力建设在内的能源业务管理链条。
市场思维推进政府企业共赢化合作
福田区实施“近零碳机关”建设项目,重视借助企业力量,紧密政企合作互动,依靠市场手段解决公共机构节能改造难题。
采用“共投—共议—共享”一体的协同共治方法推进“近零碳机关”建设项目实施。福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分别与华为数字能源公司、福新双碳公司签订经营合作协议,采用“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服务商全额承担光伏系统、储能系统建设与运行维护费,能源效益由财政、企业与业主共享,政府与能源企业分工配合提供资源保障,打造“政府低碳需求—市场服务供给”服务链条,建构市场化运营模式,提高机关能源管理效率,形成“政府引导、机构履责、企业支撑、全员参与”的节能降碳发展框架。
福田区创新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近零碳机关”建设项目,形成“社会全额投资、政府财政零投入”模式,是政府机关落实中央“过紧日子”政策精神的创新举措,是节约型机关建设的典型示范。
福田区重视市场导向,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达成政府项目实施“零投入、零风险、效益共享”的双赢目标,一方面是因为深圳市场发育良好,借助深圳的市场先天优势,另一方面是因为福田区总部企业多、品牌企业多,注重发挥福田区的市场主体优势。福田区借助市场运作发挥“造能”效益,以市场思维推进政府企业共赢化合作,充分体现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品质思维推进“近零碳机关”标准化建设
标准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品质,高质量治理要通过“高标准”来实现。福田区重视构建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建设助推机关服务管理及保障效能提升。福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深圳大学机关事务研究院,制定了一套近零碳机关“1+7”标准化建设文件,推动机关节能减碳目标高质量实现。
福田区近零碳机关“1+7”标准化文件中的“1”指的是《近零碳机关标准化建设导则》,主要包括“近零碳机关”建设的适用范围、总体原则、管理内容、保障条件、评价流程与方法等;“7”指的是7个与“近零碳机关”紧密关联的具体标准文件,分别为《近零碳机关大楼标准》《近零碳办公标准》《近零碳会议标准》《近零碳机关物业标准》《近零碳停车场标准》《近零碳公车出行标准》《近零碳食堂标准》。
标准化是提升机关运行保障品质的有效途径,近零碳机关“1+7”标准化建设文件为福田区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福田区“近零碳机关”建设不仅从硬件上进行用能设备的系统改造、技术升级,也从内在标准制度层面深化“近零碳机关”建设内涵,通过“软硬兼施”“内外兼修”,有力推进机关减碳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有效提升了机关治理品质及效能。
美学思维推进机关环境生态化营造
“近零碳机关”建设项目包含办公生态环境的营造,福田区注重利用美学思维营造舒适优质的办公生态环境。
光伏科技与人文艺术相融合。充分利用福田区委机关大院“城市第六立面”条件(建筑屋顶、建筑立面、街道、空中连廊、开放空间等城市空间元素)开展分布式光伏建设,融入城市艺术与美学设计,创新多场景低碳元素应用。屋顶光伏结合建筑美学设计,把创新科技融入绿色建筑,打造会发电的“党建光伏花园”;风雨连廊糅合美观性、协调性设计,实现地面“双绿融合”;露天车棚按照灵动、温润理念进行场景设计,提升审美体验感。
创新建设“绿美机关”。精心设计布置区委机关大院重点区域绿化场景,打造花园式美丽机关;借助高校研究资源,为树木配备专家技术团队,建立“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医生”树木跟踪管理养护模式;组建生态环境提升团队,研制环境资产表,定期公开环境提升规划表、进度表、责任表。区委机关大院环境建设工程坚持“示范点—业务线—第六立面—近零碳大楼—建筑群”一体布局,“美化、绿化、洁化”一体实现,“绿色、美丽、人文”理念融为一体,“近零碳机关”建设为“绿美福田”建设树立榜样,贡献范例。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机关事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