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角

开化:以农业“标准地”改革筑梦共富

□ 池晓俞 张家昂

春耕时节,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农业“标准地”改革正推进得如火如荼。在余田畈村和池淮村的田间地头上,不时能看到开化县农业农村局的干部来回奔波,帮助“标准地”招引的农业主体协调解决进场前的实际困难。

自去年被列入浙江省农业“标准地”改革首批省级试点以来,开化县委、县政府围绕“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共富目标,加快推进试点改革内容落地见效,聚焦通过集中流转农业用地,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发展,加快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强县建设。

在省级标准的指引下,开化按照土地用途划分三类标准地,并规定“标准地”必须基本连片50亩以上,以满足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标准地”由村集体统一向农民流转,随后由村集体或开化县两山集团通过挂牌出租、协商磋谈等方式对外招商引资,敲定合作意向后,村集体或开化县两山集团再根据农业主体的生产需求,完成对“标准地”的前期改造提升。

为培育好产业发展环境,开化县以“保姆式服务”的工作定位,出台《开化县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全面建立标准清单、土地流转、流转保障、精准招商、科技服务、数字管理等多重工作机制,并提供用地、金融、宜机化改造、人才等方面的专项扶持,确保市场主体拿到的每一块土地,不仅符合他们当前的需要,而且具备未来向好发展的保障,创造出“拎包入住”的创业环境。

改革动力的激活,加上政府周到的服务,短短数月之内,开化迅速吸引浙江润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点智教育集团等多个主体带着农业项目落地,持续为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带来“好消息”。开化县余田畈村村支书廖明兴说,今年村里通过改革引进了香芋种植基地,令村集体扩充了土地流转补贴、租金收入和经营利润分红,年底村集体打算拿出一部分收入给村民分红。

为深化“稳收入”文章,开化还将“标准地”改革工作与“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机结合,通过订单收购的合作形式,将农业“标准地”扩展为“钱江源”品牌种植基地,为“钱江源”品牌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同时,有效解决“标准地”农特产品后续可能面临的“出路”问题。

“开化的改革探索刚起步,面临问题多,但我们会坚持做下去的。”开化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根良表示,农业是民生所系,作为浙江省特别扶持发展的山区26县之一,开化要一步步攻坚改革路上的“硬骨头”,改出农村产业兴旺和共同富裕的牢固地基,到2023年底,要通过改革带动农户增收500户以上、村集体增收200万元以上;到2025年,要带动农户增收2000户以上、村集体增收600万元以上。

2023-04-28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7503.htm 1 开化:以农业“标准地”改革筑梦共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