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晓涛
2月28日,阿里研究院和钉钉在北京召开“中小企业数实融合研讨会”。会上,双方联合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案例集——《“小巨人成长记”——巧用数字生产力工具,加快中小企业数实融合步伐》(以下简称“案例集”),呈现了17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集提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兼顾统一性和差异性,以钉钉为代表的“平台+低代码”开发,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小快轻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一条普惠、个性、低成本的数字化转型新路。
中小企业亟须“小轻快准”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但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较为落后,在数字化转型中因面临诸多困难,进展更为缓慢。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印发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指引和方向。《指南》提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要聚焦中小企业转型痛点难点,提供“小快轻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指南》还首次指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可以研发推广低代码产品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自行创建、部署、使用和调整数字化应用,提升中小企业二次开发能力和需求响应能力。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陶元表示,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低代码等“小快轻准”产品好评度较高,但目前仅有不到25%的被调研企业应用了低代码服务,“小快轻准”产品显然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他说,降本增效和提升创新能力是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诉求,因此“参考性强、实绩突出”和“性价比高、灵活支付”的数字化产品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一些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二代接班的阶段。“‘平台+低代码’降低了试错成本,为企业家特别是年轻的企业家,提供了跨越认知鸿沟的新机会和手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基业表示,中小企业天然脆弱,资金链薄弱,只有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才能克服短期经营困难,大幅降本增效,解决根本问题。
“像钉钉这种PaaS化平台,首先解决了标准化的问题,提供原子级的标准件,企业自己组装、二次开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勇坚说,几千万个企业组织都聚集到平台上后,形成规模化效应,可以演变成产业链整体的数字化。
钉钉总裁叶军表示,低代码就是一种“小快轻准”的数字化方式。他介绍,福建晋江的零售企业不太容易招聘到优秀的IT人才,IT部门一般只有几个人,他们用“低代码+酷应用”,在钉钉上完成了所有数字化系统的打造。“数字经济就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数字技术已经进入到各行各业”,叶军认为,这是数实融合的典型样本。
“钉钉+低代码”铺就数字化新路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认为,“钉钉+低代码”开发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铺就了一条普惠、个性、低成本的数字化新路,正在助力更多的中小企业走上数字化的快车道。他表示,“平台+低代码”开发工具是划时代的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是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解构和重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新旧传统IT系统可以是替补、集成和解构的关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
“现在很多创业公司,创办第一天不是找办公室,而是把组织建在钉钉上。”叶军表示,钉钉作为企业数字化底座,提供了一种企业数字化的全新方式,把数字化技术普惠给中小企业,大幅降低创业门槛。
叶军介绍,实践中发现,中小企业数字化的发展非常依赖“一把手”战略的落地程度,钉钉可以提升企业协同效率,让很多事情有效、精准地执行到位。他举例说,原来的纸质报销流程,从提交到审核到最终打款归档需要四五天,现在随时随地就能完成审批,效率比原来提升10倍以上。同时,钉钉也能让员工享受高配置的数字化协同办公环境,减少事务性工作带来的耗时耗力,高效专注于创造性业务。
同时,钉钉参与和促进了产业链数字化升级,从过去关注个体效率、单个组织效率,到关注企业与企业之间乃至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率。钉钉上聚集了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制造业的汽车行业为例,钉钉提供了一个数字化的场合,让上游的零部件原材料厂商、中游的整车制造商、下游的购车服务经销商,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高效协同,快速响应调整,交流分享经验。
6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在钉钉
在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之下,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很多中小企业基于钉钉“平台+低代码”的方式,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叶军透露,全国超过6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都在钉钉上。
山东龙辉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是山东一家起重机企业,总经理和大龙介绍,他们借助低代码开发工具,在钉钉上搭建了200多个流程表单应用,串联起了龙辉起重工厂的“财、物、人、事”,沉淀了大量数据,让管理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如指掌,做到不凭经验拍脑袋,让决策更科学。几乎零成本的开发投入为公司节省了几百万元的成本,实现了组织管理和业务生产双重数字化。
钉钉在PaaS化的基础上,一直践行生态开放,不断提升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以繁荣的生态体系联合生态伙伴提供丰富的企业服务。在一直以食品安全为头等大事的乳品行业里,安徽曦强乳业集团有限公司利用钉钉实现了一杯牛奶的全链路溯源管理。该公司总经理王昌岭介绍,借助钉钉上的低代码产品,曦强乳业通过自己开发搭建的ERP系统,打通了各个业务流程,实现了从牧场、生产、采购、质量、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全链路追溯,高效地定位出现问题的环节。
河北鑫宏源印刷包装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经历三次数字化变革的“老兵”,基于“平台+低代码”的方式,以极低的成本在短期内迅速落实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该公司还运用这一模式嫁接起了应用开发平台、流程开发平台和数据治理与分析平台,构建了中小企业的数字平台,对数据进行有效治理,改变传统基于经验进行数据治理带来的随意性,解决工厂和产业园管理长期存在的感觉决策、“蒙眼决策”、延期决策等问题,增加了决策的准确性与及时性,显著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
“有用的数字化不是让管理的标准和制度挂在墙上,而是要真正深入到企业的业务生产流程和每个员工的认知中。”总经理李健说。
“平台+低代码”的最大优势就是低成本和低门槛,那么对成本异常敏感的中小企业选择这一路径成本究竟有多大呢?对于本报记者的这一问题,叶军直言,钉钉运行了8年,在一个许多人认为软件应该免费用的市场环境里,发现企业平均能接受的成本额度,应该不超过10万元。具体来看,基本上是钉钉提供的解决方案系统底座大概一两万元,服务商简单的定制和开发大概一两万元,好一些的仓库管理系统则可能达到10万元,加起来总体上一般在10万元以内。
“10万元以内,这是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成本支出标准,相当于公司请了一个IT部门主管,一个人干企业信息化的所有事情。”叶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