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区域观察

打通绿色发展“任督二脉”

□ 张海莺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位置。公园规划面积为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是一个难得的城市“氧吧”和“绿肺”。

多年前的观音山,只是一座荒野之地,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号称东莞“西伯利亚”;而今的观音山,已经成为发展森林文化旅游事业的成功典范,林木丰茂,游人熙攘。观音山走出了一条守护“绿水青山”,跳出“门票经济”,迈向“文旅经济”的进阶之路。

提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换的经验,“生态优等生”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创新做法、实践成效同样引人注目。

青山巍巍、林海莽莽的武夷山国家公园以最严管控呵护最好生态,达成生态系统的顶级保护;探路生态产业融合,践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圆满完成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与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相得益彰的产业体系初步构建,环国家公园文旅融合产业圈已现雏形。”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武夷山国家公园初步形成“用10%面积的发展,换取90%面积的保护”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

此外,我国首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园四十余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旅游设施、提升管理服务、强化宣传营销,实现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历史性跨越。森林覆盖率达98%,境外客源地达109个,先后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等金字招牌。

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需要不断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共赢共荣的途径。从武夷山国家公园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再到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模式。其中,共同的经验是致力于打通绿色发展的“任督二脉”,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反哺森林资源培育与保护。

2023-03-03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6132.htm 1 打通绿色发展“任督二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