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双溪
□ 本报记者 倪文忠
2月下旬,正是东北备春耕的时节。在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青堆子村,韩凤香正和村民一起操作农机给地里撒农家肥。“用发酵的牛粪还田,保护了黑土地,减少了化肥的用量,每公顷为农民节省600多元。”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说。2022年,她被吉林省人社部门评为高级农技师,干劲更足,带领农民致富的信心更强。
近年来,吉林省突破“学历、论文、年龄、身份”等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根据人才特点设立农经师、农技师、农艺师、电商营销师等9个职称专业。截至目前,共评出4000名初、中、高级乡村振兴人才,其中高级职称600人。
大学专科毕业的韩凤香学的是会计专业。2010年,她开始从事农业,通过参加各类农业培训学习,并报考东北农业大学的函授课程,掌握了农业理论知识,成长为一名农业专家。截至目前,韩凤香成立的合作社已经集约经营土地近1000公顷,发展社员158名,生产规模从一个小队扩大到2个乡镇的10个村,固定资产达800万元,每年带动60余名劳动力就业。
据了解,参评人员提交的申报材料里面既有学历证书、技术成果,也有粮食产量和技术推广的照片。“重要的评价指标是看他们能否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吉林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处长张福新说。
吉林省大胆创新评价方式,突破以往逐级申报职称的限制,参评人员可以越过初级、中级,直接申报高级职称。2023年还要突破向上逐级申报的限制,探索县市区可以直接向省人社厅申报,并将初级、中级职称评审下放到县级。
“这项改革从2021年起,我们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评审,实现全省每个乡村都有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人才。”张福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