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受访者表示,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的背景之下,中国同中亚五国深化产业与投资合作将有力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主题“新”,聚焦产业与投资新业态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产业与投资正成为支撑经济加速回归增长轨道的关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投资合作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双边贸易额达到70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直接投资额9.7亿美元。
“从过去的经贸往来到如今的产业与投资,体现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对记者表示。在这次论坛上,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与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和振伟十分看好未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合作空间与发展前景:“当前,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接下来,以产业合作带动各领域贸易投资合作,我相信未来经贸规模还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作为本次产业与投资合作论坛的重要板块之一,工业互联网、能源合作、国际农业合作三大分论坛同步举行,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间深度投资合作。除继续巩固传统合作领域之外,会议突出聚焦能源、资源、农业、装备制造的全产业链合作,数字创新、数字场景、新能源等领域话题讨论度很高。
推进绿色低碳领域合作成为新诉求。推介会上,中亚五国宣传推介的负责人以及中亚多企业驻华代表均着重强调了愿意加强与中国在绿色贸易、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薄着重介绍了山东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主要情况,邀请中亚国家共享先行区建设重大战略新机遇。“中亚地区油气、矿产等资源非常丰富,在资源方面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我国与中亚五国在传统能源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诸多成效。当前,全球各国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中亚国家也必将走上能源转型之路。”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院长张龙强对记者表示。
“数字化”领域热度不减。在工业互联网分论坛上,围绕“数字赋能:亚欧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新机遇”的主题,多位业界专家就数字化变革、数字场景建设等话题深入交流,挖掘合作潜力与可能性。国际农业合作分论坛上,智慧农业、全流程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关注的热词。众多国内企业表示,愿意在跨境电商、信息服务、移动支付、智慧出行等“小而美”“惠民生”领域与中亚深化合作。“自2021年开始,阿里巴巴国际站先后与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帮助当地中小企业入驻国际站平台,进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搭建线上展示窗口,进行全球贸易。”阿里巴巴国际展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负责人宋文涛说。
“推进标准制定”成为新期待。会上,多位业界专家表示,在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也要加强规则标准“软联通”,进一步便利贸易往来、促进互联互通。比如,张龙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在深化中亚能源绿色发展相关合作的建议中,提及推进绿色钢铁标准互认。“推进中国与中亚五国制修订绿色钢铁相关标准及互认,构建与国际标准兼容的标准体系。以标准为纽带,推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加快‘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进程,共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合作“热”,资源互补结出累累硕果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哈中经济和产业结构具有很强互补性,为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态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哈萨克斯坦一位企业代表对记者说。在“互利共赢,携手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论坛主题指引下,会上会下一系列项目合作落地,将更多的国际资源与机遇“引进来”、让更多的本土企业“走出去”。
能源与农业历来是中国与中亚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能源合作分论坛上,由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与山东港口集团共同建设的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揭牌运营,国际农业合作分论坛上,上合农业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
本次论坛也让山东企业看到了参与中亚地区国际合作的新机遇。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是一家智慧储能领域高端设备制造商,该公司总经理张浩准备将储能相关设备和技术输出到中亚市场,满足中亚国家能源开发和能源转型的需求。“跟随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方向,我们也会在中亚国家的能源结构改革和建立过程中,发挥中国企业的有力作用。”
“这次活动让很多企业、高校了解了中亚的发展需求和合作环境。”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部部长张尧对记者表示,“我们正帮助中亚企业与中国开展投资环境推介,中国有一些生产线和技术可以输入到上合组织国家。”通过此次会议,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与哈萨克斯坦国家粮食贸易集团北京代表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粮油贸易、特色农产品贸易以及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