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视窗

用思政课讲好学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 娜仁高娃

思政课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关键课程。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持把握融入的系统性,切实提升融入的实效性,着重强化融入的哲理性,深入推进融入的现实性。

一是坚持把握系统性。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新时代有效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把握系统性原则,就是要做到“整体统筹、分类实施、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整体统筹”就是要以现行民族地区7门思政课程为依托,按照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相统一、教学研究与理论实践相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党的建设与课程教学相联动的融合原则,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的方法,将其应用到课前导学、课中研讨、课后延伸等教学环节。采取“课堂+实践”“线上+线下”等多种教学途径,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分类实施”就是要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个层次思政课特征,结合各层面学生的心理特点,针对校本特色,分类分层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课程体系的自然融合。“协同推进”就是要协同思政课教师指导课程思政提升思政素养,协同辅导员、班主任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开展本学科专业“手拉手”协同备课。“开放发展”就是要充分吸纳党政干部的领导优势、社会力量的资源优势、外部环境的平台优势,构建“大课程思政”格局,丰富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

二是切实提升实效性。就是要在教学内容上围绕教材特点加强重点性融合,紧扣时代热点分析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解答学生思想困惑点和堵点。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领悟“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性意义、“两个结合”“六个坚持”等核心内容。切实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快”“准”“活”。“快”就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集体备课、研讨交流,第一时间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教师头脑并转化为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第一时间将取得的高质量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并以最快速度占领学生心灵,切实把理论转化为学生的行动指引。“准”就是认真研读准确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准确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体系,宏观上给大学生准确揭示其发展历史、整体结构、内在逻辑和总体内容,微观上给大学生讲准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有效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信仰体系。“活”就是通过打造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模式、丰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抬头率和参与度,以情感共鸣、故事分享等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做好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引导大学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立足思政小课堂思考社会大问题,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的认知“正”起来。

三是着重强化哲理性。必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深、讲透、讲活。“讲深”就是以党的二十大明确回答了新征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一时代之问为前提,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让学生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讲透”就是深入理解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涵和逻辑体系,切实学懂弄通、学深悟透,把“大道理”背后的历史规律、理论真谛、辩证逻辑给大学生讲到位、讲清楚、讲透彻,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的关切和疑惑,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增强学生的理论自觉和行为自觉。“讲活”就是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理”融入现实生活,用日常社会人际交往中的“讲信修睦”等常情常理常识帮助学生理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部署,再融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生活规范,引导学生“内化外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践要求。

四是深入推进现实性。就是要引导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课程思政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备提升吃苦耐劳能力的奋斗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创造精神。要有清醒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敢于向错误思潮“亮剑”、对错误行径说“不”。要把握斗争方向、讲究斗争艺术、提升斗争能力、增强斗争本领,努力成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士。“外化于行”就是要在社会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引导学生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化作行动。要激励大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责任,强化大学生的使命担当。要始终坚守思政课堂的主阵地,让“有意义”与“有意思”同向发力,引导青年感悟思想伟力,筑牢信仰之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02-10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5637.htm 1 用思政课讲好学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