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

打造“空间+治理”数字城市样板区

宁波奉化“浙址通享”应用聚焦空间治理、智慧服务等需求,构建开放、共享、智治的数据流和应用圈,为社会治理提供智慧支撑

□ 本报记者 岁正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数字治理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政府治理领域的重要应用,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政府治理离不开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引擎的加持。

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浙址通享”应用的上线便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型。奉化区依托省“数字门牌”和市“通治码”双试点,以“空间+治理”为理念,聚焦地名地址标准缺失、社会治理要素分散、数据共享效率不高等问题,谋划开发“浙址通享”应用,探索构建地名地址全生命周期标准化体系,为社会治理提供智慧支撑。截至2022年12月,已归集38个部门14.57亿条涉址数据,协同治理和服务效能提升40%以上。

突出“地址+数据”

夯实数字底座

奉化区“浙址通享”应用,设有1个地名地址主题数据库,“数址通览”“数址通治”“数址通服”“数址通办”等四大核心场景,智慧防疫、15分钟生活圈等N个子场景,构建“1+4+N”应用体系架构,助力打造开放共享的信息流和应用圈。该应用获评2021年浙江省第一批数字门牌应用试点、2022年浙江省民政厅数字化改革第二批优秀应用。

记者了解到,奉化区针对地名地址及相关数据分布散、归集难、共享繁、标准缺等痛点,建立健全涉址数据标准化归集、更新、关联、共享和应用“五大机制”,为城市大脑核心数据底座提供有力支撑。印发《宁波市奉化区地名地址数据服务工作规范》,全面整合并归集民政、公安、政法、资规、住建、市监等38个部门涉址资源,依需回流多源异构地址、“一标三实”信息等94类省、市数据,实现人、事、物、域、址等数据全量归集、动态更新。

同时,构建人口数据库、建筑数据库、法人数据库、水电气数据库等七大类主题数据库,细化“聚、检、洗、融、联、核”等6道数据治理流程,动态清洗涉址数据并分类列入数据库,依需依权为各系统、各平台共享在库数据。

目前,已归集涉址数据14.57亿条,其中2137万条已完成清洗并入库,数据应用量达8130万条次,数据需求实现率提升6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奉化区聚焦空间实体(地名地址)全生命周期,提出任务分解路线图。2022年,建立地名地址标准化归集机制、更新机制、关联机制、共享机制,在试点区域内,完成数字门牌的全量安装、地名地址相关信息的全域归集和治理、多类二维码的有机整合,搭建形成各类主题数据库,开发一批需求度高、实用性强的特色场景并试点运行,初步实现址上“智治”、址上“智服”。2023年,根据试点情况,优化、完善、拓展场景,制定标准体系,适用面逐步覆盖至全区,基本实现址上“智治”、址上“智服”。2025年,持续迭代升级应用,构建成熟完善的“浙址通享”平台大脑,实现“一地创新、全国复用”。

突出“地址+治理”

创新治理模式

奉化区围绕地名地址“一名多址”“一址多名”“多名多址”等历史难题,重塑地名地址数据流和业务流,为城市现代化治理提供数字赋能。

一是制定《宁波市奉化区地址编制办法》,构建横向联通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6个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区(县)、镇(街)、村(社)6个层级地名地址标准化治理体系,实现地名地址唯一化、精细化、规范化。

二是打通流动人口管理平台、110应急指挥平台、基层治理四平台等现有平台业务和数据,搭建多源地址映射、突发事件预处、高发事件预警、一址多事业务等算法模型,依需开发地址申办、风险预警、部门协管等需求度高、实用性强的特色场景,实现址上“智治”。目前,初步形成由新增、修改、纠偏、流转、消亡等五大环节构成的地名地址标准化体系并获民政部、省民政厅认可,基本打通民政、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综合执法等15个执法部门涉址业务,业务产生量达10万余人次,治理效率提升65%以上。如紧急事件自预警至响应时间从1个小时以上缩短至30分钟以内,新增地址申办时间从10个工作日内缩减至2个工作日内、申办流程由5个精简至2个。

同时,为破解地名地址、流动人员、二维码治理难题,奉化区大数据中心探索“空间+治理”新模式,利用“门牌二维码+大数据”技术,打造集“数址通览”“数址通治”“数址通服”“数址通办”四大场景为一体的“浙址通享(数字门牌)”应用,构建地名地址全生命周期标准化体系,构建数据驱动下的高效互联共享、智慧协同的治理和服务体系。目前平台已归集38个部门14.57亿条数据,完成2137万条地址数据清洗比对,关联形成7个主题数据库,初步整合8个部门、7个系统二维码,打通横跨15个部门、纵跨6个层级、辐射12个镇街和全区系统的业务流和数据流,为城市大脑建设、实现区域基础数字治理夯实了最核心的数据底座。

突出“地址+二维码”

畅通致富路径

奉化区聚焦“万码奔腾”“一码一App”等群众生活中的烦心事,探索二维码开放式应用和管理模式,为群众智慧生活提级赋能。

一方面,以门牌二维码为载体,规范二维码开放式赋码规则,精准细分二维码各字段对应的使用领域,有序整合政府、企业、生活等各类二维码,逐步实现“多码合一”。

另一方面,以“浙址通享”应用为载体,打通智慧民政、未来社区、“家门口”等平台功能,整合社区服务、商务服务、公共服务等各类服务,为群众生活提供智慧服务。目前,二维码门牌已覆盖260条道路、48个小区、205个村(社)、106466户,已整合众安码、租房码等3类、7个二维码,不同用户、不同App扫描二维码均可精准导航到对应的平台。用户端小程序已开发“门牌服务”“生活服务”“地区特色”“十五分钟生活圈”等四大场景、25个子场景,其中,“家门口”子场景已拓展托育、养老等50余项刚需服务,单社区月均服务数由20余次增至830余次,社区活动开展数由月均40余场增至70余场,服务适配度由65%提升至97%以上,活动好评率由91%提升至99%。

此外,以“一件事”为理念,聚焦企业、群众关系紧密、需求迫切的事项,整合政务事项、重塑业务流程,实现码上“一事通办”。包括企业登记、户口登记、婚事登记、流动人口登记、居住证申报和注销等政务服务事项,流动人口积分落户、积分就学、积分体检等公共服务事项,个人征信查询、户籍信息打印等便民服务事项。

2023-02-03 宁波奉化“浙址通享”应用聚焦空间治理、智慧服务等需求,构建开放、共享、智治的数据流和应用圈,为社会治理提供智慧支撑 1 1 中国改革报 content_55474.htm 1 打造“空间+治理”数字城市样板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