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在第十九届中国改革论坛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当前,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回应市场关切、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特别是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其中最紧迫的还是要调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发展奇迹,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激活民间投资热情,把蕴藏在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王一鸣指出,近年来民间投资增幅有所回落,去年前10个月增长1.1%;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015年曾经达到64.2%,目前仅占约55%左右。“民间投资增速放缓,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下降,固然有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民营企业预期转弱、信心不足。”
那么,如何提振民营企业信心,王一鸣给出了五点建议。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2022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王一鸣表示,要在理论上旗帜鲜明地对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进行批驳和抵制;要在实践中纠正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做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继续发展壮大。
——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
“这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要求。”王一鸣指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应坚决破除所有制身份歧视,解决该放的领域没有完全放开,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设置门槛、隐形障碍等问题,全面排查和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王一鸣表示,当前,中小微企业面临不少困难,加强政策支持十分迫切和必要,但真正对预期和信心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法治化营商环境,以良好的法治化环境、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稳定预期,才能增强民营企业家信心,以恒心办恒业,义无反顾地扩大投资,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民营企业才会焕发生机和活力。
——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包括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疏通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等。“这些任务都很迫切,但是也很难。”王一鸣说。
——发挥数字技术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积极作用。
“应该看到,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渗透,正在摧毁各种市场壁垒和藩篱,推动形成网络化的市场环境,这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革命性意义。”王一鸣表示,一方面应提高对平台经济的常态化监管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平台经济在打破地区封锁、市场分割,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