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言坤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中国的“双碳”目标,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双碳”目标作出明确规划和重要部署,并于次年9月先后发布两份文件,为推进落实“双碳”目标提供了政策性、理论性的指导。
笔者认为,实现“双碳”目标,重在推动城市发展的低碳化,努力建成低碳城市。而打造低碳城市,实现低碳经济优化发展,宜做到以下三点:以资金、人力、科技带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增强能源可持续发展,以新能源替代性消费改善能源可持续发展。
以资金、人力、科技带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能源部门建设资金财政扶持力度。鉴于能源短缺,宜大力筹资,扩大投资渠道,保证能源基本建设资金。能源新项目涉及产业链多、范围广,需要的资金量大,仅靠政府支持和自筹资金无法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因此,政府可多渠道、多形式进行项目融资。首先,在对现有能源产业现代化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政府补贴,制定科学合理的重点能源开支方案,保证能源资金科学合理使用。其次,落实财政优惠政策,通过财政渠道积极开展能源项目融资。再次,引导公私机构对能源基本建设进行投资,制定公私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所需成本,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发展能源领域专业团队。能源产业发展既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引进管理者来推动能源产业创新,提高能源产业管理效益。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笔者建议通过以下方式:首先,开展职工知识和技能培训。专业人才是能源行业的主导,要大力培训员工的人力资源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这样不仅能够定期改进、升级产品技术,还能够调动人才创新能力,提高能效。其次,注重引进管理人才。能源企业不但要吸引已有的技术人才以及管理者,还需要全力培育人才,壮大公司队伍,促进企业转型。要注意营造企业氛围,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想象力和创造力。
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在能源产业链发展环节,生产设备创新缓慢。因此,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既能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又能实现废料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技术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储能技术创新。在水电、风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上,不仅要提高能源转化率,还可通过高效电池、煤气工艺、智慧能源等各类技术的综合利用,提高储能效率,减少可再生能源不平衡现象,增加新能源使用的多样性。其次是节能技术研究。建议大规模开发环保节能建材,既可以减少对资源的需求,也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可利用地热能,建造节水型房屋等。再次是垃圾回收。处理和利用农村废弃物,探索完善的回收利用方法。
以提高传统能源利用率增强能源可持续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当前,我国的能源产业大部分以不可再生能源为主导,可再生能源占比较低。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摆脱对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成本。全力引入电子信息技术、细胞生物学、合成高分子材料等创新产业,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提高能效,扩大产业链,促进能源生产多样化,满足我国能源生产的不同需求。其次,推进工业一体化,提高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能源产业聚合可以通过集中生产设备、物流和信息技术资源来减少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此外,能源产业的集中也有利于形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型服务业。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长期以来,我国各种资源的生产和管理呈现出单一的“资源利用、产品和废物”模式,不仅增加了能源消耗,而且造成了严重污染。我国可以依靠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促进可持续能源消费,实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科学管理。首先,扩展资源利用率价值链。产业链的扩展有助于多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污染。同时,价值链的扩展也有助于优化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各种资源生产的可持续增长。其次,构建资源的生态工业园区。环保工业园区主要是将能源生产企业、加工厂家和废物处理企业聚集在一个地方,减少中间环节和能源产品运输成本,同时也及时处置废物,减少污染,建立各种资源和成品的闭环,提高效率。再次,推进工业一体化。有效的工业一体化不仅有利于建立产品联盟,还能推动生产多样化,创新燃料制造方法,提高燃料效率。
采取法律与财税等措施,提升资源效益。根据当前能源行业的发展趋势,不但要关注企业自身的高效生产能力,还要关注政府部门对能源行业发展的支持和监督。在能源行业的市场准入范围和生产领域之内,政府部门按照明确的进入要求,对能源生产过程加以规范,实现对资源产出流程的优化管理;在能源行业的经营考核领域,要建立相应的经营考核规范,将业绩报告作为主要考核标准,从质量、能源、成本、效益、排污管理等多个角度,对资源产业经营进行全面考核;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融资上,不但要扩大投资来源,加大能源建设的投资,还要采取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措施支持可再生资源开发,通过政策优惠改善传统燃料的方式,提高清洁资源的可替代程度。
以新能源替代性消费改善能源可持续发展
推进清洁能源开发。长期依赖传统能源不但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未来传统能源还会急剧紧缺,宜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首先,有效限制传统能源的使用。一方面能有效节约传统能源,另一方面能够驱动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燃料利用率。其次,适当限制传统能源使用范围。政府和行政机关应根据区域特点和城市布局,确定传统能源使用范围,防止企业滥用资源,以降低传统能源消耗,也有利于修复矿山、保护环境。再次,制定使用传统能源规范。对技术能力欠缺的企业使用能源进行限制,从源头上降低过度消耗,驱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革与创新,推动清洁能源发展。
以传统能源清洁发展为基础,开发新的清洁能源。要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持资源与环保的平衡关系。首先,大力推动常规能源清洁发展。虽然研发清洁产品会提高企业成本,但是清洁产品的应用可以降低负面影响,从而给企业的生产成本带来一定的补偿。同时,清洁产品的应用也可以大大提高资源使用率,规范资源生产流程,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其次,推动清洁资源应用。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研发,核能、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地热能、氢能等运用技术日益成熟,清洁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减少。再次,加大清洁能源政策扶持。发展清洁能源不但应以高新科技为突破口,政府部门还要给予对应的政策扶持,从而提高市场吸引力。
在提高清洁能源交易比例的同时,提高总体竞争优势。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当前,既要推动现阶段常规能源的发展,又要引入大量新能源技术,从而提升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在研发新能源时,首先广泛宣传,提高民众消费新能源产品的比例。其次,降低新能源的价格。产品价格取决于生产的供给,宜降低清洁能源的产品价格,改进清洁能源的生产技术,以提高清洁能源的供应量,通过增加需求量,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再次,建议补贴清洁能源生产企业。一方面,采取财政性清洁能源补助,增加供货量,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和清洁能源整体实力;另一方面,对使用清洁能源制造的企业减免税费,实行扶持补助政策,大力提高民众对使用清洁能源生产制造的新产品的消费力度,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使用率。
(作者系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在读生)